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健康行動過程路徑對青少年規律運動行為的預測效果
    (2010) 王淑芳; Wang Shu-Fang
    本研究旨在驗證健康行動過程路徑(HAPA)是否適用於台灣青少年的規律運動行為。研究對象為286名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的學生。在兩個月的追蹤調查中,使用了三份結構式問卷。利用徑路分析發現:(1)25.5%的研究對象有從事規律運動;(2)經過幾次的修正調整後,HAPA運用在青少年規律運動上的適配情形良好(χ2=38.225、χ2/df=1.593、GFI=.974、AGFI=.943、PGFI=.443、NFI=.959、 CFI=.984、SRMR=.036、RMSEA=.046),整個模式可解釋規律運動行為28%的變異量。修正後的模式顯示規律運動意圖與行為有直接及間接的關係,計畫(包括行動計畫和因應計畫)與自我效能(包括因應自我效能及恢復自我效能)扮演著中介變項的角色。這些結果顯示修正後的HAPA對於促進青少年從事規律運動是有助益的。最後,本研究也對相關教育課程及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 Item
    台北市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長安國中為例
    (2011) 陳子怡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北市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以台北市立長安國民中學九十九學年度在學之普通班七、八、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採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370人。所得資料以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及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最近一個月內,有從事體育課以外的規律運動行為佔全體學生的58.7%,最主要的運動項目為籃球、跑步及爬樓梯。 二、研究對象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分佈方面;運動享樂感屬於中等偏高的程度;運動社會支持部分屬於中等以下程度;運動自我效能屬於中等偏低的程度及運動角色楷模屬於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家庭運動設備多以籃球、腳踏車、跳繩、羽球為主,社區環境運 動場地則偏向公園為主、學校次之、籃球場為第三。 四、個人背景因素中,只有性別會影響規律運動行為,特別是男生的規律運動行為高於女生。 五、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中的運動自我效能、家人及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以及運動角色楷模皆與規律運動呈正相關。運動社會環境因素中的家庭運動設備與規律運動呈正相關。 六、經複迴歸分析發現,運動自我效能愈高,愈能增進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男生在課後規律運動行為高於女生。 七、在男生方面,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家庭運動設備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在女生方面,運動自我效能、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老師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及運動角色楷模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