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運用社會認知課程對計程車司機失智症知識、態度與友善服務行為之成效研究
    (2024) 林柳吟; LIN, LIU-YIN
    本研究為運用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作為本研究之基礎,以SCT理論提到的環境、個人、行為與自我效能等重要概念,自編社會認知課程教案進行介入性研究,探討此介入課程對研究對象在失智症知識、態度與友善服務行為所產生的成效。本研究為兩組重複測量之類實驗研究設計,評值八週16小時之失智社會認知課程介入對計程車司機在失智症知識、態度與友善服務行為的影響。採立意取樣以北部某計程車大車隊共73位計程車司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35位接受課程介入,對照組38位則無介入措施。本研究課程單元為失智症的識能能力、同理反應能力、溝通能力與關懷行動能力等四大主題,課程內容包括:講授方式提升知識、失智症者或照顧者現身說法增加自我效能、失智症防治桌遊方式提供價值澄清與群體效能、VR虛擬情境演練增強行為與結果期望,以及建構支持性的環境等介入策略。本研究對象於課程介入前實施前、完成八週課程當下、課程後第4週及第12週進行四次的資料收集,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分析本研究之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八週社會認知課程訓練後,實驗組在失智症知識與態度面向比起對照組都有顯著的提升,且介入的成效在八週課程結束後之12週後仍具有延宕效果。在行為面向,研究結果顯示二組是有顯著性差異,此課程介入對實驗組有提升失智友善服務行為之成效。本研究建議進行失智症相關研究調查時,儘量避開每年九月份之國際失智症月,以減少環境干擾因子之影響。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我國公共運輸業及職場推動失智友善場域議題之政策與實務訓練策略上的參考依據。
  • Item
    運用資料採礦分析技術探索晚發型阿茲海默失智症相關暴露危險及保護因子
    (2019) 劉瀞鎂; Liu, Chin-Mei
    重要性 失智症為全球最失能與高經濟負擔的健康狀況之一,而阿茲海默病是失智症主要類型。之前的研究雖陸續發表與晚發型阿茲海默(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LOAD)失智症相關之危險或保護的共病症,但罕見同時探討所有被診斷的相關共病症。 目的 本研究探討與LOAD失智症相關之危險或保護的共病症,並建構相關共病症和LOAD失智症之間的關係路徑。最後分析有耳聾患者其之後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設計 進行全國人口為對象之配對病例對照研究及配對世代研究,並以第一次被診斷為LOAD失智症及第一次診斷耳聾為研究基準日。 資料來源 使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及重大傷病資料庫。 對象 台灣於2007-2013年重大傷病資料中之新診斷LOAD病患及2000-2011年新診斷健保資料耳聾的病患。病例對照研究以性別、年齡進行配對以選取控制組病患;世代研究以性別、年齡、投保薪資及居住地區進行配對。配對比例均為1:1。 暴露因子 篩選在診斷為LOAD失智症日期之前所有被診斷過去共病症,前述共病症認定以國際疾病分類第九版前三碼為準。另篩選新診斷耳聾症。 主要結果測量 LOAD失智症、失智症。 統計方法 (1)卡方或T檢定用於比較LOAD失智症新診斷病例與對照組之間的人口學差異。相關共病症透過多變數條件邏輯斯迴歸及逐步篩選法來進行篩選,顯著相關共病症認定為經多變數校正後之P值小於0.05。P值係執行雙尾檢定所得。 (2)路徑分析用於構建相關共病症和LOAD失智症之間的路徑,分別建構診斷1年之前及診斷4年之前的正、負及最後模型之相關路徑,並分析估計在滿足整體適合度指數(goodness of fit model) 達理想建議值的範圍,最後修正模型(Final model)中各共病症相關路徑間的路徑係數。 (3)使用存活分析計算有無耳聾世代之累積發生率,Cox比例風險模型計算有耳聾診斷的世代於調整干擾因子後發生失智症之風險(Hazard Ratio,HR)。顯著相關認定為經多變數及多重比較校正(False Discovery Rate, FDR)後之P值小於0.05。另以傾向分數配對法進行敏感性分析。 結果 (1)以第一次被診斷為LOAD失智症為研究基準日回溯篩選,在其診斷1年以前,總計有42項過去共病症與LOAD失智症呈顯著相關,其中25項為正相關,17項為負相關。在LOAD失智症診斷4年以前,總計有26項過去共病症與LOAD失智症呈顯著相關,其中19項為正相關,7項為負相關。 (2)在滿足整體適合度指數達理想建議值的範圍,於診斷1年之前及診斷4年之前的最後修正模型中,處於模式路徑的上層位置有4項過去共病症(ICD codes 300焦慮; ICD codes 307特殊症狀或徵候群心理疾患; ICD codes 564功能性消化道疾病; ICD codes 386眩暈徵候群及其他前庭系統之疾患),且此4個共病症在1年之前及診斷4年之前的2項模型內,比其它相關共病症對LOAD的總影響力也是較大的。此外,3項共病症(ICD codes 564、386及389耳聾)為模式中其他多個共病症的常見中間變項。 (3)存活分析顯示,在觀察期間,耳聾患者累積失智症發生率比非耳聾患者顯著高(p< 0.001, log-rank test),耳聾患者比非耳聾者的失智症發生率高 (耳聾:19.38 , 95% CI, 18.25-20.57; 非耳聾13.98, 95% CI,13.01-15.00,單位: 1000 person-year)。在控制潛在的干擾變項後,Cox迴歸模型分析顯示,耳聾與患失智症有顯著正相關(HR = 1.14, 95% CI, 1.04 - 1.25; p= 0.007, FDR p= 0.014)。年齡增加和高門診頻率與患失智症均呈顯著正相關(HR = 2.53, 95% CI, 2.40 - 2.67, FDR p< 0.001; HR = 1.05, 95% CI, 1.03 - 1.08; FDR p< 0.001),投保薪資2萬及以上與失智顯著呈負相關(HR = 0.71, 95% CI, 0.62 - 0.81; p< 0.001, FDR p< 0.001)。 此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焦慮、憂鬱、酒精相關疾病及頭部外傷與發生失智症呈顯著正相關。以三個年齡組( 45-64 歲、65-74 歲、≥75 歲)的分層分析結果顯示,45-64歲組患失智的風險顯著高於其他年齡組(HR = 2.14, 95% CI, 1.51 - 3.03, FDR p<0.001)。根據敏感性分析結果,耳聾仍為發生失智症的危險因子(HR = 1.2, 95% CI, 1.09 - 1.31; FDR p< 0.001),45-64歲組及65-74 歲組具患失智風險(HR = 1.44, 95% CI, 1.16 - 1.8, FDR p= 0.004; HR = 1.24, 95% CI, 1.07 - 1.45, FDR p=0.021)。 結論 本研究篩選出42項與LOAD相關的過去共病症,推測部分共病症為LOAD失智症之前驅期病症如焦慮、特殊症狀或徵候群心理疾患、情感性精神病、耳聾及大腦退化等(ICD codes 300、307、296、389及331),對LOAD發生的總影響力也是較大。於神經精神疾病、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眩暈徵候群及前庭系統之疾患及耳聾等疾病的相關路徑(ICD codes 300、307、296、386及389)支持“腸 - 腦軸”或“腦 - 腸軸”雙向通信系統作用在LOAD發生扮演重要角色。在世代研究分析顯示,耳聾是患失智症的顯著風險因子,特別是在45-64歲的族群。因此,聽力保護、篩檢及早期治療應視考慮列入預防失智症的策略之一。
  • Item
    尋找與失智症有相關性的藥物
    (2019) 陳萱; Chen, Hsuan
    背景 全世界的人口正快速地老化,據估計失智症影響全球約5000萬人口;然而,至今卻沒有一種治療方式能夠治癒失智症或改變其病程。故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篩選出對降低失智症風險有潛在效果的藥物。 方法 我們使用臺灣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進行一項以全人口為基礎的病例對照研究。病例組包含13,459位年齡介於50至80歲、領有重大傷病卡、失智症初診日介於2005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病人。以病例組的性別、年齡及投保薪資配對得到13,459位非失智症的病人做為對照組。排除失智症初診日前一年期間內所使用的藥物後,將前兩年至前5年間使用的藥物ATC代碼(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ode)做分析。利用條件式邏輯斯迴歸及錯誤發現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篩選藥物。 結果 從1,353種藥物中,本研究篩選出811種藥物在病例組及對照組中的使用者皆超過30人。單變項分析結果顯示有5種Odds-ratio小於0.8的藥物分別與失智症風險呈負相關,446種Odds-ratio大於1.2的藥物與失智症風險呈正相關。單變項分析後,Odds-ratio小於0.8的5種藥物及Odds-ratio大於4的11種藥物分別進行多變項分析。多變項分析控制人口學變項(年齡及工作)、失智症相關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焦慮症及聽力損失)、住院天數及門診次數後,結果顯示單變項分析中顯著且Odds Ratio小於0.8的5種藥物中仍有4種藥物與失智症風險呈負相關。這四種藥物分別為phenoxymethyl penicillin (Odds-ratio = 0.70; 95% CI: 0.58-0.85), fluorouracil (Odds-ratio = 0.56; 95% CI: 0.42-0.75), ethenzamide (Odds-ratio = 0.68; 95% CI: 0.52-0.90), and butamirate (Odds-ratio = 0.73; 95% CI: 0.64-0.85)。此外,單變項分析中11種與失智症風險有正相關的藥物,在多變項分析中仍然有9種有顯著正相關。這9種藥物分別為trihexyphenidyl (odds ratio, 1.62; 95% CI, 1.33–1.97), guetiapine (odds ratio, 16.33; 95% CI, 13.91–19.17), risperidone (odds ratio, 15.74; 95% CI, 12.57–19.71), citalopram (odds ratio, 1.90; 95% CI, 1.46–2.47), levodopa (odds ratio, 2.37; 95% CI, 2.00–2.81), haloperidol (odds ratio, 1.55; 95% CI, 1.33–1.81), sertraline (odds ratio, 3.47; 95% CI, 2.90–4.16), escitalopram (odds ratio, 2.53; 95% CI, 2.00–3.21), and venlafaxine (odds ratio, 1.94; 95% CI, 1.44–2.61)。 結論 本研究發現4種藥物(penicillin、ethenzamide、butamirate及pseudoephedrine)值得針對失智症的初級預防或治療做進一步的研究。此外,本研究篩選出的神經系統藥物與失智症風險有正相關,可能是藥物導致或藥物治療的疾病為失智症的前驅期疾病所致。
  • Item
    失智症者日間照顧服務結合音樂輔療效果之研究_以台北市某老人安養護中心為例
    (2019) 李婉汝; Lee, Wan-Ju
    本研究應用敘事研究法詮釋失智症者日間照顧服務結合音樂輔療之效果,冀作為老人福利機構規劃創新服務之參考。本研究在2018年訪談接受日間照顧服務結合音樂輔療之4名失智症者、3名家庭主要照顧者及3名機構服務提供者。研究發現如下: 一、日間照顧服務結合音樂輔療有助於增進失智症者身心靈健康與增加社會互動的機會。 二、日間照顧服務結合音樂輔療可降低家庭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荷及回復原本生活模式及品質。 三、失智症者與其家庭照顧者皆建議持續推動失智症者日間照顧服務結合音樂輔療之活動。 建議日間照顧服務中心提供音樂輔療等多元化課程、政府提高失智症與家屬服務支持網絡的可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