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健康行動過程路徑對青少年規律運動行為的預測效果(2010) 王淑芳; Wang Shu-Fang本研究旨在驗證健康行動過程路徑(HAPA)是否適用於台灣青少年的規律運動行為。研究對象為286名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的學生。在兩個月的追蹤調查中,使用了三份結構式問卷。利用徑路分析發現:(1)25.5%的研究對象有從事規律運動;(2)經過幾次的修正調整後,HAPA運用在青少年規律運動上的適配情形良好(χ2=38.225、χ2/df=1.593、GFI=.974、AGFI=.943、PGFI=.443、NFI=.959、 CFI=.984、SRMR=.036、RMSEA=.046),整個模式可解釋規律運動行為28%的變異量。修正後的模式顯示規律運動意圖與行為有直接及間接的關係,計畫(包括行動計畫和因應計畫)與自我效能(包括因應自我效能及恢復自我效能)扮演著中介變項的角色。這些結果顯示修正後的HAPA對於促進青少年從事規律運動是有助益的。最後,本研究也對相關教育課程及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Item 台北市某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2011) 林碧蓮; Pi-Lien Lin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台北市某國中學生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參加運動社團或校隊、自覺健康狀況)、社會心理因素 (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運動結果期待及運動自我調節)、運動環境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市某國民中學九十九學年度在學之七、八、 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法進行抽樣,並以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獲得有效問卷303份,所得資料以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約五成左右的研究對象有規律運動行為,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分別為跑步、爬樓梯、快步走及打籃球。 二、 家庭運動設備或器材,以跳繩、腳踏車及籃球為主;而住家附近可運動的場所主要是公園、其次依序為學校及游泳池。 三、 個人背景因素中,男生規律運動行為比率高於女生;七年級學生規律運動的狀況最佳,九年級學生規律運動的狀況最差;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越會從事規律運動行為。 四、 社會心理因素之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運動結果期待、運動自我調節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 五、 經複迴歸分析發現,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可由性別、年級、運動自我效能、運動自我調節-計畫等變項來預測,解釋力為37.2%,其中以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相關教育課程及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Item 職場員工從事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某專業文教機構為例(2010) 洪莠茹; Hung Yu Ju本論文旨在探討職場員工社會人口因素(包含年齡、性別、婚姻狀況、過去參加運動團體經驗、自覺健康狀況)、社會心理因素(包含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運動結果期待、運動知覺障礙、運動享樂感)、環境可近性與規律運動行為的關係。以某專業文教機構的141名正職員工為研究對象,採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得到有效問卷138份,回收率為97.9%。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比率佔20.3% 。 二、影響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的社會人口變項包括性別(男生的規律運動行為比率高於女生)、自覺健康狀況(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愈易從事規律運動行為)。 三、影響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的社會心理變項為運動自我效能、朋友的運動社會支持、運動結果期待、運動享樂感與規律運動行為成正相關,而運動知覺障礙與規律運動行為成負相關。 四、影響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的環境可近性變項為居住地方的運動器材或設備。 五、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可由「運動自我效能」、「性別」、「運動結果期待」及「居住地方的運動器材或設備」等四個變項來做預測,解釋力為37%。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對文教機構工作實務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做為提升專業文教機構規律運動行為的參考。Item 台北市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長安國中為例(2011) 陳子怡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北市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以台北市立長安國民中學九十九學年度在學之普通班七、八、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採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370人。所得資料以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及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最近一個月內,有從事體育課以外的規律運動行為佔全體學生的58.7%,最主要的運動項目為籃球、跑步及爬樓梯。 二、研究對象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分佈方面;運動享樂感屬於中等偏高的程度;運動社會支持部分屬於中等以下程度;運動自我效能屬於中等偏低的程度及運動角色楷模屬於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家庭運動設備多以籃球、腳踏車、跳繩、羽球為主,社區環境運 動場地則偏向公園為主、學校次之、籃球場為第三。 四、個人背景因素中,只有性別會影響規律運動行為,特別是男生的規律運動行為高於女生。 五、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中的運動自我效能、家人及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以及運動角色楷模皆與規律運動呈正相關。運動社會環境因素中的家庭運動設備與規律運動呈正相關。 六、經複迴歸分析發現,運動自我效能愈高,愈能增進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男生在課後規律運動行為高於女生。 七、在男生方面,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家庭運動設備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在女生方面,運動自我效能、家人運動社會支持、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老師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及運動角色楷模與規律運動行為呈正相關。Item 職場員工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探討:以台北市某公務機構為例(2015) 黃柏舜; Po-Shun Huang本論文旨在探討職場員工社會人口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運動環境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的關係。以某職場員工的128名正職員工為研究對象,使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得到有效問卷118份,回收率為92%。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t檢定、點二系相關、邏輯斯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比率佔16.95%。 二、 自覺健康狀態愈好者,愈會從事規律運動。有參與運動社團者,愈會從事規律運動。 三、 影響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的社會心理變項為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感、運動結果期待與規律運動行為皆有顯著相關。 四、 影響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的運動環境因素變項為居住地方的運動器材或設備的有無、居住附近可運動場所設備的個數與從事規律運動有顯著的關係。 五、 研究對象的規律運動行為可由「運動社團參與經驗」及「運動自我效能」變項來做預測。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對某職場工作實務以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以做為該職場未來提升員工規律運動行為的參考。Item 研究生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PRECEDE-PROCEED Model之應用-(2005) 黃貝玉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想了解研究生規律運動行為的現況,並應用PRECEDE-PROCEED Model為研究架構,探討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以北市某大學之碩士班研究生為母群體(運動與休閒學院除外),採機率比率抽樣法抽出樣本,利用結構式自填問卷方法進行資料收集,計得有效問卷336份。其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中有20.5%的人有規律運動行為,其規律運動項目主要為跑步、重量訓練(舉啞鈴、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及游泳。 二、在素質因素中,運動知識方面,屬於中等程度的了解;在規律運動態度方面,偏向正面的態度;在規律運動的自我效能方面,顯示其運動自我效能偏低。運動知識、運動自我效能與從事規律運動行為之間呈正相關。研究對象中,男性、自覺健康狀況愈好、運動知識得分愈高、運動自我效能愈高,規律運動行為的情形愈佳。 三、在使能因素方面,在居住地方的運動設備方面,平均有3.2種;在居住地區的運動場所方面,主要是學校球場、公園、學校田徑場;在運動場所的限制或規定方面,主要是以「有時段限制」、「需付費」、「需自備運動器材」。運動設備的數量、運動場所的數量、運動場所的限制與從事規律運動行為之間無相關。 四、在增強因素方面,平均只得到4.2個社會支持,顯示研究對象的運動社會支持偏低;研究對象主要社會支持來源是同事、同學、朋友。運動的社會支持與從事規律運動行為之間呈正相關,即運動社會支持愈多,規律運動行為的情形愈佳。 五、自覺健康狀況、運動知識、運動態度、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 及運動場所的限制為影響規律運動行為之重要因素,其中以社會支持對規律運動影響最大。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17) 余麗琴; Yu, Li-Chin本研究最主要為探討臺北市某國中課後規律運動行為現況,及瞭解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運動環境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的相互關係。以臺北市某國中七、八、九年級之學生為本研究的母群體,並採用分層集束抽樣法進行抽樣,以自編式問卷調查法由研究對象填寫問卷收集資料,共取得292份有效問卷,研究資料採用百分比、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點二系列相關及邏輯斯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整理分析。研究結果重點如下: 一、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佔全體學生的37.7%。大多數人的運動強度為低強度運動,運動持續時間以10-29分鐘佔多數。6個月內之運動種類排序前五種為跑步、健走、籃球、騎腳踏車、排球。 二、個人背景因素方面,以性別、自覺健康狀況及是否參加運動社團等變項對於規律運動行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三、社會心理因素方面,以自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同儕運動社會支持、運動角色楷模與規律運動行為呈現顯著正相關,而自覺運動障礙與規律運動行為則呈現負相關。 四、運動環境因素方面,以使用運動設施數量、自覺運動氛圍與規律運動行為呈現正相關。 五、邏輯斯迴歸分析顯示「BMI指數」勝算比(OR)為1.094、「運動自我效能」勝算比(OR)為1.072、「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勝算比(OR)為1.049,此三項為規律運動行為的重要預測因子,可達67.8%的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影響因素之建議及未來研究之改進,以提升國中生之規律運動行為。Item 都市學童規律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7-05-??) 呂昌明; 李明憲; 楊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