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佛光大學學生幸福感、死亡態度、生命意義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08) 莊易達; Yi-Da Chu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佛光大學學生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現況及其相關背景因素之調查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共發放問卷300 份,有效樣本為291份,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Scheffe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一)幸福感方面:幸福感頗佳,以「人際關係」層面之得分為最高,「身心健康」層面為最低。各層面之得分,經濟安全感高、健康狀況良好及有皈依之佛教徒,有較高的幸福感。(二)死亡態度方面:「死亡恐懼」、「死亡逃避」及「逃離接受」低於中間值3分,而「趨近接受」、「中性接受」則高於中間值3分。經濟安全感高、健康狀況良好及有皈依之佛教徒,有較低的死亡恐懼及較高的死亡接受度。(三)生命意義感方面:生命意義感頗佳,以「求意義的意志」層面之得分最高,「生命目的」最低。各層面之得分,健康狀況良好及有皈依之佛教徒,有較高的生命意義感。
  • Item
    大學生死亡態度與死亡教育需求之研究-以某私立大學為例
    (2010) 羅雯馨; Wen- Hsin Luo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大學生死亡態度與死亡教育之需求,以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某私立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系統抽樣方式,共獲得有效樣本388人,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s或Dunnett’s T3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大學生的死亡態度以中性接受為主,死亡恐懼與死亡逃避次 之,逃離接受分數最低。 2、大學生對死亡教育需求度高,尤其是「人生、生命與命運」 平均得分最高,其他依次為「臨終關懷與死亡準備」、「面對生 死與生死倫理」、「靈魂、輪迴與死後世界」、「死亡的原因、體驗與意義」、「殯葬習俗」、「宗教、戰爭與生死」。 3、大學生的性別、年級、宗教信仰、宗教虔誠度、身心健康狀 況、家中曾討論死亡的問題、曾修習過生死教育課程、接觸 大眾媒體有關死亡的報導、閱讀與死亡有關的書籍文章及影 響對死亡態度最深者之不同,在死亡態度各層面上有顯著差 異。 4、大學生的性別、年級、宗教信仰、宗教虔誠度、在家排行與 家庭社經地位、家中曾討論死亡的問題及影響對死亡態度最 深者之不同,在整體死亡教育需求與各層面上有顯著差異。 5、大學生的死亡態度,除了「死亡逃避」與其整體死亡教育需求 無顯著相關,其餘四個層面皆呈現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