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生命的彩虹」高中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課程介入之研究
    (2003) 劉欣懿; Shin-Yi Liu
    本研究發展設計一套以「生命的彩虹」為題的高中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課程,目的在於瞭解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過程。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某高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6班參與研究,隨機分派2班為實驗組(87人)、2班為校內對照組(84人)、2班為校外對照組(90人),共261人。實驗組參加為期4週共4單元的教學介入課程,對照組在實驗期間未接受課程教學,兩組於教學介入前一週與教學介入後一週進行前後測。 資料蒐集以質性與量性並重,量性資料以兩個獨立樣本的平均值差之t檢定,以a<0.05考驗教學介入對於「生命意義感」、「老人態度」與「死亡態度」的影響。主要有下列三方面的發現: 一、 課程介入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生命意義感的得分變化,達到顯著差異(p<0.05)。 二、 課程介入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老人態度的得分變化,達到顯著差異(p<0.01)。 三、 課程介入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死亡態度-中性接受的得分變化,達到顯著差異(p<0.05)。 質性資料是根據綜合評鑑表兩題開放性問題進行內容分析,瞭解學生對於課程整體設計的建議及收穫。主要有下列兩方面的發現: 一、 學生對於本課程採用生活化的主題與多元的教學方法給予正向的肯定。 二、 學生對於「面對死亡」、「省思生命」與「抉擇生死」等三方面有深刻的體會,並在「認識死亡」、「覺察死亡」、「認識生命」、「體會生命」、「認識安寧」、「思考生死」與「其他」等七方面有所收穫。 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與實務應用上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