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高齡者口腔衛生教育介入效果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2018) 陳少卿; Chen, Shao-Ching
    本研究旨在運用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做為研究理論基礎,研發與驗證一套高齡者口腔衛生教育之課程,探討高齡口腔衛生教育介入對於臺北市長者的進食、口腔衛生狀況、咀嚼力與口腔機能之成效。本研究以類實驗研究法立意取樣收集臺北市社區與長照機構65歲以上長者232位,以非對等控制組設計,將社區126位與長照機構106位,區分為社區實驗組68位、社區對照組58位、長照機構實驗組53位與長照機構對照組53位,實驗組皆採12週健口操訓練與4次口腔衛教課程介入,對照組則無,經由牙醫師進行口腔檢測及訪員結構式問卷調查,分析長者的進食品質、口腔衛生與口腔機能介入前後成效。本研究重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有14.2%的長者屬於全口無牙,牙菌斑控制指數達72.6%,沒有雙側功能的後牙咬合接觸者占53%,顯示高齡者口腔衛生與功能維持的預防保健是重要問題。 二、高齡者口腔衛生教育介入對長者口腔狀況自評、舌苔、牙菌斑、吞嚥秒數、生活品質有改善;對咀嚼力之口腔機能可維持。建議應持續鼓勵長者進行口腔健康促進活動,並整合口腔保健資源及其照護人員,規劃不同生理功能老年人的教育模式。 三、研究結果發現高齡者在牙菌斑控制指數,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有顯著改善;顯示對照組再次接受牙醫師口腔檢查,亦產生同步重視潔牙的行為效應。 四、進一步針對社區及長照機構65歲以上長者進行口腔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機構長者在口腔衛生、功能、潔牙行為與就醫資源均較社區長者低。 五、藉由實證研究,建立高齡者口腔衛生教育的模式,以提昇政策面、執行面及社區長者或機構照顧者對口腔保健的重視,並擴大推廣至全國老人據點及長照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