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國小學童身心抱怨影響因素之建構
    (2007) 洪文綺; Wen-Chi Hung
    兒童的身心症狀之特徵是會反覆發生但非疾病所引起的身體抱怨症狀。諸多文獻指出學童的身心抱怨症狀隨著年齡而增加。本研究目的旨在建構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身心抱怨影響因素模式。模式假設影響學童身心抱怨症狀的因子有背景因素、父母層面因素、個人社會心理因素、社會支持以及學校生活等五項因素。以2002年「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健康行為調查暨教師健康促進教學能力增長計畫」為資料來源,共有2,759位學童與其家長參與問卷調查。以線性結構方程模式(LISREL)分析進行模式建構與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學童身心抱怨的頻率分布呈現女學童多於男學童的情形。心理症狀的發生多於身體症狀。模式驗證發現,假設模式與觀察資料間卡方檢定達到顯著水準,拒絕虛無假設,但其他評鑑指標顯示適配情形均在可接受範圍。再根據修正指標,整併觀察變項、將部分觀察變項的殘差連結後,使模式變項間的關係能有效地解釋。在所建構模式中,能顯著預測學童身心抱怨產生的因素有:學童性別、社會支持、父母的自覺健康狀態、學童個人自覺社交狀態以及家庭社經地位,可見影響學童身心抱怨是多層面的因素。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一、身心抱怨影響因素再修正簡化,重新審思模式的適切性;二、未來研究方向宜採縱貫性的研究,並擴大研究對象群;三、於學童心理健康防制實務上,強化社會支持的力量,並教導學童社交技巧,藉以提昇其心理健康。
  • Item
    城鄉兒童主要照顧者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06-??) 黃淑貞; 洪文綺; 殷蘊雯; 邱雅莉; 林怡君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瞭解兒童主要照顧者之自覺環境與其身體活動情形(2)比較城 鄉地區樣本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的差異(3)分析各環境因素對兒童主要照顧者身體活動的相關影響。研究採橫斷式設計,樣本的選取參考台灣地區都市化程度 資料,以台北市及苗栗縣後龍鎮做為城市與鄉村地區的代表,兩個地區各取五所學校之五、六年級各一班,合計549名學童主要照顧者為樣本,以自填式自覺環境 量表及身體活動量表為測量工具收集資料。除作描述性統計外,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複迴歸考驗城鄉受試者在自覺環境和身體活動上的差異程度。結果發現如 下:居住於城市地區者自覺交通環境較為便利;較鄉村地區民眾感到街道安全,但覺得環境受到污染情形較鄉村地區嚴重。在活動場所可近性部份,城市地區樣本自 覺環境場所較為複雜,但活動地點較鄉村地區民眾容易接近。在身體活動表現上,鄉村地區的受訪者在工作方面的活動量高於城市地區,交通活動量、休閒活動量均 為城市地區樣本的活動量大於鄉村地區受訪者,總量部分兩地區差異並不顯著,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活動總量並未因為城鄉地區有所差異,但分項而言,城市樣本在假 日時有較多的身體活動。自覺環境因素中僅活動場所的可近性一項對城市地區樣本的身體活動有預測力,城市居民之日常活動場所愈容易接近,其身體活動反而相對 減少;對鄉村地區樣本則沒有任何自變項具有預測力。研究依據結果發現提出實務和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Item
    青少年同儕社會網絡和社會心理因素與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12-??) 黃淑貞; 王敏華; 洪文綺; 吳齊殷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五專一、二年級學生之同儕社會網絡和社會心理因素與身體活動的相關情形。研究者以五專一至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共得有效樣本232份,回收率為92.8%。結果發現:全體研究樣本的三日身體活動時間為213.8分鐘,花費較多時間從事的活動為走路,其次為籃球,男生身體活動時間和強度均高於女生。研究對象所處的網絡位置不同,從事身體活動時間有顯著差異。處在單一性別的小團體時,身體活動時間少於處在男女混合的團體或不屬於任何團體的學生,全部為女生的小團體成員之身體活動量最少。當樣本之運動友誼網絡運作越活躍,自覺運動利益與運動自我效能越高,自覺運動障礙越低者,身體活動時間越長。對青少年而言,同儕社會網絡對於身體活動的淨解釋變異量較社會心理因素為高。控制背景變項後,身體活動友誼網絡和身體活動時間顯著相關。
  • Item
    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與都市地區國小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 黃淑貞; 盧俊吉; 洪文綺; 邱雅莉; Sheu-Jen Huang; Chun-Chi Lu; Wen-Chi Hung; Ya-Li Chu
  • Item
    都市與偏遠社區成人的健康資訊尋求經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12-??) 魏米秀; 洪文綺
    本研究以一般性健康資訊為主題,透過焦點團體訪談都市及偏遠地區的居民,目的在瞭解民眾的健康資訊尋求經驗,發掘可能影響資訊尋求行為的因素,並比較偏遠與都市地區的差異。採目的抽樣策略,以台北市(都市地區)及花蓮縣(偏遠地區)為範圍,各選取六個村里,每個村里進行一場焦點團體訪談,計十二場。共訪談95位居民,其中偏遠地區44位,都市地區51位。質性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健康資訊的需求來自其所處的個人及社會脈絡情境所引發的動機。影響健康資訊尋求的中介因素包括環境資訊可近性、人際社會支持及個人資訊獲取條件。偏遠與都市地區的差異呈現在環境資訊可近性、個人資訊獲取條件、傳播管道與型態及主動/被動的尋求行為。建議公共衛生教育要因地制宜,都市地區可運用多元的傳播管道,偏遠地區要善用人際傳播網絡。對於資訊獲取弱勢者,依其特殊需求設計健康資訊,並運用人際社會支持的功能。加強資訊弱勢地區的環境資源與提升民眾獲取資訊的能力都是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