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舒曼:《帕格尼尼音樂會練習曲》作品十
    (2011) 許寶真; Hsu, Pao-Chen
    舒曼的《帕格尼尼音樂會練習曲》Op.10是創作早期的作品,寫於1833年,幾經修改後發表於1835年,本組作品一共有六首,旋律取自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隨想曲》Op.1,表達出尊崇和效法帕格尼尼高超演奏技巧的心志。舒曼將本部作品命名為音樂會練習曲,和1833年所發表的《帕格尼尼練習曲》Op.3做區隔,舒曼表示Op.3是為了教育的目的而做,Op.10則是為了音樂會演出而創作的作品,以宣揚後者的藝術性。 李斯特在1830-40年間也做了同名作品《帕格尼尼大練習曲》,舒曼在評論中表示李斯特著重的是「技巧」,為「炫技的練習曲」,而自己的作品則是強調「詩意的表達」。 本曲是音樂會練習曲也是改編曲,本論文從曲式、節奏、旋律、和聲、織度上的特色著手為每一首做分析, 詮釋部份則分別就技巧、多層次的旋律線條處理、以及詩意的表達進行探討。
  • Item
    台灣皮影戲音樂研究
    (2005) 李婉淳
    摘 要 本論文主要建立在實地田野調查的基礎上,訪問參與演出的藝師們,並將資料蒐集,經處理如以下的架構呈現: 緒 論 對台灣皮影戲的背景做一說明,包括分布情形、演出概況等方面;亦回顧皮影戲等相關研究,說明皮影戲之潮調音樂內容,及交待本文之研究範圍。 第一章 皮影戲戲團之劇目對照,抄本的異與同比較;再根據內容題材,溯其劇本淵源。 第二章 在前場及後場的架構下,分別呈述皮影戲音樂的使用概況,描述音樂的組成要素—鼓介、唱腔、過場樂,後場樂器的使用、藝師的養成訓練等;著重於皮影戲唱腔音樂的曲譜呈現,以紀錄唱腔旋律之原貌。 第三章 取皮影戲同名曲牌之特性,與「南北曲」、「崑曲」、「南管曲」做一比較,依循唱詞之句法結構、相對應之曲調旋律,探究兩者的相似程度,是有其相關性的延伸發揚,或是毫無相似的同名異曲。 結 論 歸納皮影戲音樂之特色。並交代此次的研究重點,在於音樂曲譜的呈現,及研究過程中的囿限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