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彭郁雯《寒鴉三部曲》之創作手法探討與演奏詮釋
    (2024) 柳坤汝; Liu, Kun-Ju
    《寒鴉戲水》為「潮州弦詩樂」十大套曲之一,也是十大套曲中最為潮州樂人所推崇的一首樂曲,樂曲旋律優美,韻味別緻,屬於「重三六調」,六十八板,潮州箏樂調式有輕三六、輕三重六、重三六調及活五調,此曲係由「頭板」、「拷拍」及「三板」所組成的六十八板樂曲。此次研究主題主要探討《寒鴉三部曲》之樂曲創作手法分析與演奏詮釋。此曲為《絲竹空爵士樂團》藝術總監彭郁雯所編創,以古曲潮州箏曲《寒鴉戲水》為靈感的改編創作,其中分成三個樂章〈水畔〉、〈寒鴉〉、〈嬉水〉,作曲家將此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潮州音樂古曲,以及西方爵士風格的樂曲音樂元素加以調合,在彭郁雯嫻熟的作曲技巧下,將樂曲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錯落有致地融合,樂章間層次堆疊,也活現了樂曲的風格。本論文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藉由文獻資料的蒐集與閱讀,進而探討樂曲創作背景與資料彙整;第二部分,為作曲家彭郁雯生平與創作背景;第三、四及五部分,為《寒鴉三部曲》之三個樂章〈水畔〉、〈寒鴉〉、〈嬉水〉分別進行架構、樂曲分析及樂曲演奏詮釋之探討;第六部分,探求現代編創音樂的應用,總結每一章節的研究成果,加入筆者對於詮釋演奏手法的運用,並重新演繹此樂曲。
  • Item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創作教學之個案研究
    (2013) 沈啟箴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教師之音樂創作教學實務。本研究以一位具有豐富音樂創作教學經驗之國民中學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取向之描述性個案研究,以單一個案整體設計為分析單位,透過深度訪談及長期觀察進行資料蒐集,並將所獲得之資料進行歸納與分析。以下依據研究發現與詮釋,呈現本研究之結論: 一、個案音樂教師相信音樂創作是一種自然的本能,每個人心中都應有旋律幼苗的存在,故其以音樂創作教學為教學核心,透過計畫性、階段性的引導,達成每位學生皆能創作一首樂曲為目標。 二、個案音樂教師以律動教學增強學生的音樂聆聽能力,並從中建立教室管理機制與培養良好師生互動關係,為音樂創作教學做好完善預備。 三、個案音樂教師認為音樂創作教學有兩項主要價值,第一項為培養學生喜愛自己的創作,並能自我省思、了解與肯定,且成為自我表達的一種新途徑;第二項為透過音樂創作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們能瞭解原創作品的獨創性,珍視原創作品,進而學習尊重他人。 四、在七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中,個案音樂教師進行直笛即興與樂曲改編教學。在直笛即興教學上,以仿奏練習開始,經過集體即興、即興接龍、創作概念引導、小組即興接龍後,達成個人即興吹奏之目標;在樂曲改編教學上,以直笛教本中的練習曲為改編教材,從接龍吹奏開始,進而引導節奏改編與即興吹奏。 五、在八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中,個案音樂教師分為兩階段進行教學。第一階段為樂曲改編教學,讓學生改編熟悉的直笛樂曲之旋律與節奏,並以簡譜紀錄吹奏;第二階段為分組創作與發表,學生分工合作進行旋律與歌詞創作,並透過直笛吹奏或人聲演唱的方式完成創作發表。 六、個案音樂教師善用多種策略於音樂創作教學中,階段性的建立起安全、安心的音樂創作環境,讓學生在自由、放心的心理狀況下,盡情揮灑其創意。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數項建議,供有心致力於音樂創作教學之音樂教師與未來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關鍵詞: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創作教學、即興、改編、作曲
  • Item
    音樂人像素描 浦朗克《15首鋼琴即興曲》之作品研究與演奏詮釋
    (2017) 呂函倪; Lu, Han-Ni
    法蘭西斯‧浦朗克(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 1899-1963) 為二十世紀法國最重要鋼琴家與作曲家之一,於法國六人組(Les six) 成員當中,與米堯、歐里克皆為較受到後人知曉的音樂家。浦朗克除了世人較為熟悉的鋼琴作品外,亦有室內樂、協奏曲、合唱曲、歌劇、芭蕾舞劇、宗教音樂…等創作,尤以聲樂作品為浦朗克最珍愛之創作樂種,此論文之研究,發現浦朗克將具有聲樂效果之優美旋律線條,於本組作品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優美、愉悅的旋律亦成為浦朗克的音樂特色之一。 浦朗克提倡讓音樂融入於生活當中之理念,其音樂創作靈感與素材,亦源自於生活與周遭人事物,尤以人的情感為主,促成他持續創作的動力,更造就其獨特的和聲色彩與動人旋律,對於近代法國音樂的貢獻甚鉅。 此論文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目的、內容與方法;第二章就「即興」一詞的緣起,探討此創作手法在音樂史上的發展;第三章從浦朗克之生平,知曉其生活對於創作手法與音樂風格的影響,進而從中認識浦朗克的鋼琴即興作品。第四章為此論文之核心,以浦朗克《15首鋼琴即興曲》依序進行詳盡的研究分析與演奏詮釋,除了成長環境外,浦朗克與當代藝術家們的結識,以及與好友之間的情誼,在彼此對於藝術理念的激發之下,深深地牽引著浦朗克的創作手法與音樂風格,而此組作品之特色,在於浦朗克每首樂譜中皆有明確標示出題獻者,讓演奏者能夠透過對於樂曲創作背景、以及題獻者之充分了解,更加深刻地表現出浦朗克所要傳達之意境與感受。此外,藉由此次研究,得以認識到許多法國當時的音樂家、教育家、歌手、作家、演員…等藝術家,以及他們對於當今法國藝術界的影響,與音樂的發展息息相關。經由前述的分析與探討,進而得到第五章之結語,尤為教育學術之典範,筆者將以親身練習經驗給予回饋,期望在演奏時能更貼近作曲家預想之詮釋,以及對於法國音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Item
    臺灣客家絃索八音的即興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劉新圓; Hsin-Yuan Liu
  • Item
    臺灣客家絃索八音的即興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劉新圓; Hsin-Yuan Liu
  • Item
    臺灣客家絃索八音的即興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劉新圓; Hsin-Yuan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