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巴赫《第二冊鍵盤曲集》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3) 蕭莉亞; Hsiao, Li-Ya
    約翰‧瑟巴斯提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在歷史中的重要性已無需贅述,其一生的創作與思想,在三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歷久彌新,不斷帶給愛樂者們激勵與感動,使更多學者與研究人員投入巴赫的研究之中。本研究以巴赫《第二冊鍵盤曲集》(Clavier Übung II)中的曲目:《義大利協奏曲》(Italian Concerto, BWV 971)與《法國序曲》(French Overture, BWV 831)為主題;首先,探討樂曲創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的思想:從巴洛克(Baroque)時期之歷史文化、曲式體裁與樂器編制等面向切入,了解巴赫與當時代音樂活動之間的互動與關聯,進而知悉巴赫創作與出版樂曲的構想;接著,將針對樂曲本身做分析,從曲式結構、旋律和聲、節奏韻律、聲部織度與演奏詮釋等等層面,解析《義大利協奏曲》與《法國序曲》各樂章,並提出使用現代鋼琴演奏巴赫之音樂,需考量的演奏議題以及可能的詮釋方法。最後,在結論章中,會延伸闡述研究生個人觀點,並分享透過研究與演奏巴赫之《第二冊鍵盤曲集》所帶來的學習與啟發。
  • Item
    巴赫b小調組曲作品1067之研究
    (2006) 胡玉薇; Yu-Wei Hu
    雖然在世之時並未以作曲家身份受到世人的賞識,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作品對後世影響相當深遠,其作品不僅數量龐大,更包含除歌劇之外各種音樂型態;雖然多數作品為應雇主要求、音樂會或教學等需求所做,然而在其內涵上仍精益求精,拓展音樂作品中對器樂的技巧要求、音樂的形式、深度以及品質等更加寬廣的層面。 本研究主題b小調組曲作品1067(Suite in b minor, BMV1067),為巴赫目前留存僅有的四首管弦樂組曲之第二首,亦為其大量作品中僅有之十二首以長笛為主奏樂器的作品之一,為長笛演奏曲目中相當重要之一環。 b小調組曲採用之曲式型態為法國宮廷舞曲組曲,由於此一曲式巴赫多數器樂作品中皆加以採用,並占其長笛作品之絕大部分,足見此一曲式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本研究中,將b小調組曲之相關背景與內涵,分為巴赫的創作與時代背景、曲式分析以及詮釋分析等層面,於各章節加以討論。 第一章為作曲家生平簡介,整體性探究巴赫生平學習以及創作的各個時期,並著重於器樂曲以及管弦樂組曲的創作,加以研究b小調組曲於巴赫作品中之重要性。 第二章為作品背景,就組曲以及法國宮廷舞曲發展的背景及傳播方式,討論其曲式之時代重要性,並進一步研究b小調組曲之創作背景。 第三章為曲式分析,針對其中序曲及各種舞曲的背景、舞步以及特色等內涵,以及其組合而成之器樂組曲,作更加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章則就演奏詮釋之層面,分為音樂表現詮釋、運舌以及裝飾音三大方面,加以討論巴洛克時代的風格與詮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