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從董尼采第《安娜.波蕾娜》、《拉美默的露琪亞》之「瘋狂場景」探究美聲唱法技巧運用與演唱詮釋之藝術
    (2009) 李郁茹; Yu-Ju Lee
    本詮釋報告將從義大利歌劇著名之「瘋狂場景」的詠唱調角度導入,探究董尼采第生平歷史背景、文學背景與音樂完美結合之重要性,以《安娜.波蕾娜》、《拉美默的露琪亞》之歌劇作品,並挑選出其中之詠唱調作演唱詮釋與分析,選讀國內外之專書、期刊、網路…等文獻資料,強化研究報告之內容。 此論文詮釋報告內含六章,首章為緒論,以闡述動機、目的、方向與研究內容為主。並簡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間浪漫主義色彩之形成及歌劇歷史之地位。 第二章探究董尼采第之生平背景與音樂創作類型與風格。文分四節從時代背景、作曲家經歷、風格形成原因及瘋狂場景,探討董尼采第作品之多樣性與顛峰成就。 第三章敘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美聲法之背景、演唱風格及演唱技巧。 第四章以董尼采第之歌劇《安娜.波蕾娜》為主軸,分四節闡述創作背景及劇作家費里切‧羅曼尼(Felice Romani, 1788-1865)之生平,並簡述劇情以及劇中人物,最後探討「瘋狂場景」女主角安娜一首詠唱調之音樂分析、詮釋及演唱技巧。 第五章以董尼采第歌劇《拉美默的露琪亞》為主軸,分四節闡述創作背景及劇作家卡馬拉諾(Salvatore Cammarano, 1801-1852)之生平,並簡述劇情以及劇中人物,最後探討「瘋狂場景」女主角露琪亞兩首詠唱調之音樂分析、詮釋及演唱技巧。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本詮釋報告之看法。對筆者而言研究此論文,不管從音樂背景、樂曲分析至演唱技巧等…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不僅獲得知識上的提升,更開創另一番新視野。
  • Item
    愛情的喜與悲─以董尼才第的歌曲為例
    (2016) 林理凱; LIN, Li-Kai
    摘要 董尼才第(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為十九世紀初極負盛名的義大利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數量超過六十五部的歌劇最為著名。他的歌曲作品共有兩百五十七首,皆為聲樂及鋼琴而寫。筆者從中挑選了八首與愛情有關的義大利文獨唱歌曲,並分為「愛情的喜悅」與「愛情的苦痛」兩部分,每部分各有四首歌曲。「愛情的喜悅」部分包含:〈永恆的愛與忠誠〉(Eterno amore e fè)、〈我的愛〉(L’amor mio)、〈熾熱的黑眼睛〉(Occhio nero incendiator)與〈我多想建一所小屋〉(Me voglio fà ‘na casa);「愛情的苦痛」部分包含:〈愛情與死亡〉(Amore e morte)、〈距離〉(La lontananza)、〈致命的愛情〉(L’amor funesto)與〈她死了〉(È morta)。 董尼才第的許多歌曲就如同「縮小版的歌劇場景」,他的人聲作品呈現美聲旋律的純粹美感,又融入了震撼人心的戲劇張力。董尼才第為歌曲譜寫的鋼琴伴奏,就如同「以鋼琴演奏的管絃樂伴奏」,成為他賦予歌曲戲劇張力的手法之一。筆者將探討董尼才第如何運用以美聲唱法(bel canto)傳統為基礎的義大利浪漫時期作曲技法,以文學或戲劇作品呈現愛情的不同樣貌,賦予歌曲特殊的戲劇性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