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德布西藝術歌曲《優雅慶典I、II》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2) 陳冠諭; Chen, Guan-Yu
    克勞德‧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為法國最為人知的作曲家之一,其生活的十九世紀末,由於整體社會環境的繁榮,進而促使了藝文活動盛行。在與文人雅士們的交流之下,激發了他內容豐富且具高藝術性的創作。其聲樂作品《優雅慶典》(Fêtes Galantes I& II, 1891-1904)分為兩集,並且各有三首曲子,第一集創作於1891年,第二集則創作於1904年,雖然分別相隔十餘年的時間,但在選擇詩詞的意境以及動機的使用上,亦巧妙地將兩集作為一套完整的曲目。 本書面報告總共有四章,第一章為緒論,共有兩節,分別說明研究之動機與目的以及方法與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一節為十九世紀法國藝術歌曲發展概述,第二節探討德布西生平,第三節為德布西藝術歌曲之創作特色,第四節為象徵主義之概述;第五節為詩人魏崙之生平與重要作品;第三章為《優雅慶典》之樂曲詮釋與分析,共六節,分別為其六首歌曲:〈悄悄地〉(En Sourdine)、〈木偶戲〉(Fantoches)、〈月光〉(Clair de Lune)、〈天真的少女〉(Les ingénus)、〈牧神〉(Le Faune)、〈感傷的對白〉(Colloque sentimental),各曲先討論詞義以及音韻之間的關係,再研究樂曲架構以及鋼琴和聲樂之間的合作與詮釋;第四章為結語,綜合上述全文以筆者觀點做出總結。
  • Item
    厄內斯特.布洛赫《中提琴組曲》之探究
    (2019) 王昱心; Wang, Yu-Hsin
    瑞士出生的美籍猶太裔作曲家厄內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 1880-1959),本身除了是一位音樂家之外,也是業餘的攝影愛好者。音樂、閱讀文學、旅行與攝影,是他紓解壓力與尋找自我的方式,而布洛赫也經常將過程中所獲得的靈感注入音樂創作中,使作品極具獨特性。本論文所探討的《中提琴組曲》(Suite for Viola and Piano, 1919) 中,不難感受到布洛赫獨特的美學品味,以及想要展現自我風格的企圖。 《中提琴組曲》創作於布洛赫具指標性的「猶太系列」(Jewish Cycle, 1911-1916)作品之後,擁有與「猶太系列」截然不同的全新樂風,是布洛赫突破自我的全新作品。《中提琴組曲》更獲得由兼具美國知名女贊助者及音樂家身分的伊莉莎白.斯普拉格.庫莉基女士(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 1864-1953)於1919年所舉辦的「柏克夏音樂節 (Berkshire Festival)暨作曲大賽」第一名殊榮。這首極具作曲家個人美學觀與創造力的《中提琴組曲》,其創作靈感與手法和布洛赫在巴黎定居期間所體驗的音樂、藝術風格、與德布西的接觸(Claude Debussy, 1862-1918),以及和好友戈代(Robert Godet, 1866-1950)之間的情誼、互動……等,有著緊密的連結。 本論文將討論作曲家的生平經歷,以及分析《中提琴組曲》各樂章所展現的不同特色,並往外擴展探討該創作年代的政治、人文活動與大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下,所產生的文學、藝術與音樂風格,給予布洛赫在創作思維與手法上的啟發。 關鍵字:厄內斯特.布洛赫、猶太系列、伊莉莎白.斯普拉格.庫莉基女士、德布西、戈代
  • Item
    德布西十首早期法國藝術歌曲之分析與詮釋
    (2017) 黃鈺軒; Huang, Yu-Hsuan
    法國作曲家-克勞德.德布西(Claude-Achille Debussy, 1862-1918)活躍於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早期,是法國藝術歌曲代表作曲家之一。在1890年之前,德布西完成了其聲樂作品的三分之二,他高度的文學品味,以及對調式、和聲音響的嘗試與創新,將當代詩詞與音樂融合得淋漓盡致。 本篇詮釋報告中,筆者從法國藝術歌曲之發展、巴拿斯派及象徵派之文學風格探討德布西的歌樂藝術,選擇德布西就讀於巴黎音樂學院時創作的十首早期法國藝術歌曲進行音樂分析。同時,透過實際演唱這十首歌曲,提供歌者們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