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巴爾托克《粗獷的快板》、《組曲,作品十四》、《八首匈牙利農歌即興曲,作品二十》之作品詮釋報告
    (2020) 孫嘉臨; Sun, Chia-Lin
    貝拉.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 1881-1945)為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及民族音樂學家。受到十九世紀末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思潮影響,深信匈牙利的民間音樂只存在於農民音樂中,並堅信源於大自然的民謠是音樂最初的形式。所以,巴爾托克深入匈牙利的窮鄉僻壤,將採集的民謠集結成冊,並大量運用民謠曲調作為創作素材,或直接將民謠旋律用於作品中,進而將民謠的使用成為根深蒂固的創作元素。巴爾托克的創作手法,融合教會調式(church mode)、五聲音階(pentationic)、複調式(polymode)、雙調性(bitonality)、音堆(tone cluster)、擊奏(martellato)等創作手法,再結合傳統的精簡曲式,成為他特有的音樂語法,對二十世紀音樂家有承先啟後的意義。 本論文,筆者將探討1911-1920年巴爾托克的三首鋼琴作品《粗獷的快板,作品十一》(Allegro Barbaro Sz. 49, 1911)、《組曲,作品十四》(Suite Op. 14, Sz. 62, 1916)及《八首匈牙利農歌即興曲,作品二十》(Improvisations on Hungarian peasant songs, Op.20, Sz. 74, 1920),研究其音樂動機、創作手法,並分析其樂曲、探討樂曲詮釋及農歌旋律之使用手法。全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巴爾托克的生平簡介,第三章,巴爾托克的創作風格與重要鋼琴作品簡述,第四章,樂曲分析,第五章,樂曲詮釋,與第六章之結語。
  • Item
    巴爾托克第一號與第二號小提琴狂想曲之研究與詮釋
    (2010) 陳俐如
    匈牙利音樂家貝拉.巴爾托克 ( Béla Bartók, 1881-1945 ) 不但是一位作曲家,也是一位精於研究匈牙利民歌的音樂學者;他以自己的音樂專長,將心力投注到收集匈牙利民歌的工作上,目標是「成為匈牙利與匈牙利民族的驕傲」。巴爾托克所收集到的民歌不僅成為後代民族音樂學研究的濫觴,同時對於民族音樂的研究發展有重大的貢獻。由於這股對於民間音樂的熱情,也使得民間音樂成為巴爾托克音樂創作的根基。由於對濃厚民族曲風樂曲的喜愛,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對巴爾托克的音樂和東歐民間音樂的結構、節奏性等複雜的內容有深入地瞭解,並能在演奏上更貼切地掌握住民族樂曲的速度、色彩、風格與韻味。 本論文分為第一章:巴爾托克之時代背景與生平概述、第二章:匈牙利民間音樂概述、第三章:從民間音樂觀點探討巴爾托克之音樂特色、第四章:兩首小提琴狂想曲之創作背景與樂曲分析、第五章:兩首小提琴狂想曲之演奏詮釋與技巧、第六章:結論,等六章來進行研究探討;先以巴爾托克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其生平作為開端,探究環境對巴爾托克的創作所產生的影響。接著概述其創作素材之一的匈牙利民間音樂;並從他以民間音樂為創作素材的作品中,探討巴爾托克的音樂特色。對巴爾托克及創作素材背景有所理解後,針對兩首小提琴狂想曲作樂曲結構分析,且依個人觀點論述其詮釋方式,探討樂曲中具困難度的演奏技巧,並將所參考的CD版本作演奏上的比較。最後,將上述研究內容進行總整理,歸納出個人結論與心得。
  • Item
    巴爾托克《嬉遊曲》指揮詮釋
    (2017) 黃鈺茹; Huang, Yu-Ju
    二十世紀作曲家的作品,經常使用所屬國家的文化特色,作為音樂上創作的素材。身為其中的重要作曲家,巴爾托克以研究匈牙利地區民族音樂為志業,將民謠風格融入自身作品,成就獨特的個人特色。而其音樂素材的多樣性、追尋古典樂派的精神,與嚴謹的音樂結構,造就巴爾托克的作品成為音樂史上的經典。巴爾托克以古典樂派的曲種─嬉遊曲作為體裁,結合民謠音樂與巴爾托克的軸心音系統,呈現嬉遊曲精緻優雅的精神。 論文將以《嬉遊曲》為主體,先概述巴爾托克的個人生平,以及其音樂作品與特色進行探討。再聚焦於《嬉遊曲》的樂曲分析,探討指揮如何詮釋以及排練與音樂會的經驗,最後作為歸納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