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News
Browse
4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舒曼《間奏曲,作品四》與《兒時情景,作品十五》之分析與詮釋(2024) 李學淇; Lee, Shei Gee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為十九世紀德國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其作品與文學的關聯性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而他的鋼琴個性小品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筆者選擇《間奏曲》(Intermezzi, Op.4) 與《兒時情景》 (Kinderszenen, Op.15) 作為論文的研究範圍,並作樂曲分析和演奏詮釋的探討。樂曲分析主要從曲式架構、調性、和聲、旋律和節奏的層面,指出作品與文學的關聯、舒曼其他音樂作品的引用,並整理歸納出舒曼在兩個作品中的作曲手法。筆者使用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chumann (2007) 中舒曼鋼琴作品分期的劃分方式,將舒曼的鋼琴創作劃分為第一階段 (1827-1836) 的意象 (a world of images) 和第二階段 (1837-1849) 的後意象 (afterimages),《間奏曲》與《兒時情景》分別屬於分期的第一與第二階段。經分析比對,兩者的共同點可見於頻繁的力度變化、終止式的安排、樂曲間的關聯性、調性變化和對位寫作手法。《間奏曲》和《兒時情景》的不同點則是詩意樂曲標題的使用、整體音樂風格和樂曲的篇幅長度。Item 舒曼《狂歡節,作品九》之樂曲分析與詮釋(2024) 黃麗蓉; Huang, Li-Rong德國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以鋼琴音樂、藝術 歌曲以及交響樂和室內樂作品聞名,為浪漫時期的音樂做出重大貢獻,並發展許多新 的音樂形式。對音樂和文學的雙重興趣,培養他成為歷史知名的音樂評論家。舒曼是 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人物,他的創作深深影響後世的作曲家。舒曼受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的音樂和德國詩人尚.保 羅(Jean-Paul Richter, 1763-1825)的文學影響,舒曼的許多音樂評論都帶有明顯的尚.保 羅風格的印記。舒曼的作品主要受到貝多芬、舒伯特,甚至是與他同一個時期像是孟 德爾頌、蕭邦等人的影響,但尚.保羅對他在音樂創作上的影響也和這些人一樣的重 要。分析作品《狂歡節,作品九》(Carnaval, Op. 9)之前,本文將暸解舒曼的生平與 其如何受尚.保羅文學之影響,並介紹舒曼早期創作中與《狂歡節,作品九》相關的 作品,針對《狂歡節,作品九》的創作背景,以及音名密碼、引用之虛擬角色與套曲 形式,對此曲與舒曼早期作品共同之創作特色做概述。第二部分為論述作品在曲式、 旋律、節奏、和聲上的獨特性,並在調性、結構、速度及表情術語等面向,分析舒曼 的創作手法。在本文中將以《狂歡節,作品九》樂曲詮釋為主體,探討並分析二十一 首個性小品中的暗示,並分享對此獨特音樂風格的詮釋見解。Item 舒曼《大衛同盟舞曲,作品六》之分析與詮釋(2023) 朱怡蓁; Chu, Yi-Chen在十九世紀百花齊放、多采多姿的浪漫樂派時期,羅勃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為十分具代表性的德國音樂家。舒曼在學習與創作的路上,受到許多音樂大師影響、文學思想的啟發,加上與生俱來的天賦與敏銳度,使他在鋼琴音樂的創作中展現了無拘無束、充滿想像力的獨特風格。在舒曼的創作生涯中,德國文學家尚.保羅(Jean Paul, 1763-1825)對他的影響尤其深遠,且帶給他創造虛構角色的靈感—積極外向的弗羅倫斯坦(Florestan)與溫和內省的歐澤比烏斯(Eusebius),讓他矛盾的內心世界得到寄託。這兩個對比角色也成為他文學評論與音樂創作的發言人,經常出現在他的文章和樂曲中。《大衛同盟舞曲》便是一個最佳範例,鮮明的對比性格穿梭在十八首小品中,筆者期盼能透過研究此作品更加了解舒曼的創作特色以及在樂曲中賦予的心境,進而對演奏詮釋有充分的體悟。本論文於第一章提出研究此作品之動機與展演理念,並說明研究方法與學理基礎參考;第二章探討舒曼鋼琴音樂的分期特色以及他所創作的性格小品;第三章陳述《大衛同盟舞曲》的創作背景以及將樂曲特色作分析統整;第四章針對演奏此作品時的各種詮釋面向作探討與整合;最後於第五章歸納出結論。Item 舒曼聯篇歌曲《女人的愛情與生活》的分析與詮釋(2023) 高紹恩; Kao, Shao-En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出生於書香世家,童年的文學養分讓他對文字有著不凡的敏銳,在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有過人的天份。在《女人的愛情與生活》(Frauenliebe und Leben, Op.42) 中,他用鋼琴動機巧妙串連整部作品的手法,讓詩因著樂音更為響亮且令人著迷。他在音樂編排上的細膩與獨到,也開拓了德國藝術歌曲 (Lied) 的發展,於鋼琴、歌者演唱與詩詞意象的連結具不可磨滅的開創性。本論文的寫作目的便是在於揣摩舒曼於創作聯篇歌曲《女人的愛情與生活》時所受到的外在影響與內在心境,以期了解本作品在時代裡特殊的定位,探尋在後世價值中的不可替代性。筆者將分為六個章節闡釋,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探討十九世紀德文藝術歌曲興起的因素;第三章則是聚焦於舒曼的生平與其藝術歌曲作品;第四章闡述夏米索的生平與文學特色;第五章就《女人的愛情與生命》中每一首歌曲作分析及詮釋;第六章為結語,期許藉由本詮釋報告對作品的探討,能更深入暸解舒曼、夏米索在作品當中深藏的美好,並用歌唱為這部作品注入新的能量。Item 舒曼《彩葉集》作品九十九之分析與詮釋(2022) 湯娟萱; Eunice, Regina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為十九世紀浪漫時期音樂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在其眾多音樂作品中,鋼琴作品為重要的代表。而從所有的鋼琴作品裡面,其性格小品(Character piece)是較有特色的曲種之一。舒曼性格小品主要以套曲形式呈現,而裡面的每首小曲具有各自的特色。1852年出版的《彩葉集》作品九十九(Bunte Blätter, Op. 99)是舒曼在1836至1849年創作的小曲所組成的套曲,裡面包含約十三年期間創作的小品。綜觀《彩葉集》裡面的十四首小品中,不但可探究舒曼在曲式架構、節奏特色、旋律素材及調性和聲等方面之特色,也可以發現舒曼透過這些素材的多元組合,呈現出迥異不同性格及情緒,使音樂極富幻想而豐富多彩。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分為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概述舒曼之生平及探討其鋼琴作品及創作特色;第三章為舒曼《彩葉集》之創作背景及進行樂曲分析之探討;第四章為《彩葉集》在速度、節奏、運音法、力度及踏板等方面作樂曲詮釋之探討;最後,第五章為結論。Item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五十四之指揮詮釋(2022) 吳柏儒; Wu, Bo-Ju羅勃・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為德國浪漫派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唯一完整三樂章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不僅第一樂章原為單樂章的《A 小調鋼琴與管絃樂合奏幻想曲》,在相隔四年後,舒曼加上另外兩個樂章,使之成為完整三個樂章的鋼琴協奏曲。此曲以單一主題貫穿全曲,樂團與獨奏間時而抗衡,時而融合演奏主要旋律,完整承襲了古典樂派協奏曲的風範,及結合當時代炫技手法,因而成為浪漫時期鋼琴協奏曲的經典之作。本文將以舒曼創作《A小調鋼琴協奏曲》時的生活處境,探討其創作此曲所帶來的影響,透過深入分析動機與素材之使用,以指揮者的觀點分析指揮技術及排練上的經驗並探討其詮釋方法。Item Item 舒曼《狂歡節》作品九之創作元素及演奏詮釋分析(2023) 陳鎂瑄; Chen, Mei-Hsuan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1856)是十九世紀浪漫樂派重要的德國作曲家,從小在書香門第的環境中受到文學薰陶,細膩的感知感受和富有想像力的藝術潛能,深深影響其創作手法和音樂風格。本論文探討鋼琴作品《狂歡節──四個音符的小景》(Carnival: Scenes mignonnes sur quatre notes, Op. 9, 1834-1835),是舒曼音樂與文學結合的代表作品之一,組曲中二十個附上標題的小品,都有獨到的風格和特色,包含舒曼代表性的雙重性格人物,如第五首敏感脆弱的奧塞比斯(Eusebius)和第六首熱情激進的佛羅倫斯坦(Florestan)。此外,舒曼也巧妙地運用曾經的愛人艾妮斯汀娜(Ernestine von Fricken, 1816-1844)的家鄉小鎮名「阿許」(ASCH)中的四個字母,作為曲中不同組合的文字動機。這些創作風格與特色手法,皆可窺探舒曼的內心世界,亦全然訴諸於音樂之中,使《狂歡節》整套組曲富含多彩的音樂內容。本論文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介紹研究動機以及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概述舒曼的生平和文學背景;第三章整理舒曼鋼琴曲的創作特點,並藉由對《狂歡節》的創作起源和音樂特色做進一步的探究;最後一章則分析演奏詮釋。Item 羅伯特・舒曼《蝴蝶》作品二與《維也納狂歡節》作品二十六之音樂分析與詮釋(2023) 賴韻妃; Lai, Yun-Fei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56)為德國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舒曼富有深厚的文學涵養與獨特的音樂天賦,舒曼在音樂中展現個人獨特的風格和詩人般的情感,創作手法如,特性作品 (character piece) 、「引用」音樂 (Musical Quotation) 、音樂與文字密碼、「佛羅倫斯坦」與「優賽比斯」之對比性格等,皆為原創之音樂風格。本書面報告將探討舒曼《蝴蝶,作品二》(Papillons, Op.2) 和《維也納狂歡節,作品二十六》(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 Op.26),此兩首特性作品為研究之主題。《蝴蝶》由序曲與十二首小曲組成之套曲,需完整演奏全曲;《維也納狂歡節》為五首具有標題性的組曲作品,可以單獨演奏其中樂曲,也可以整組演奏。本報告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為舒曼創作風格概述,包含舒曼的生平簡介及音樂特色;第三章與第四章則分別探討《蝴蝶》與《維也納狂歡節》作品的創作背景、音樂分析和詮釋探討;第五章為結語,統整書面報告之內容與筆者個人之觀點,期盼給予演奏者與相關研究者參考之資料。Item 舒曼《幻想曲集》作品十二分析與詮釋(2022) 黃怡瑄; Huang, Yi-Syuan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為 19 世紀浪漫樂派著名的作曲家及音樂評論家。心思細膩的舒曼,將內心世界創作成無數樂曲,其中鋼琴作品以性格小品(Character piece) 最具代表性。此外,自幼飽讀詩書的他有著豐富的文學涵養,喜愛將文學意念融入音樂中,獨特的音樂風格使他在浪漫樂派中佔有一席之地。文中所探討的《幻想曲集》作品 12 (Fantasiestücke, Op.12) 即是舒曼以德國文學家霍夫曼 (Ernst Theodor Wilhelm Hoffmann, 1776-1822) 的短篇小說《卡洛特風格的幻想故事曲集》(Fantasiestücke in Callots Mania) 作為命名八首小品標題的靈感,藉由描述性的標題體現出音樂的意境且成為詮釋上極為重要的線索。本文以舒曼之生平作為開端了解其生長背景及性格的養成,並探討兩位德國文學家尚.保羅 (Johann Paul Friedrich Richter, 1763-1825) 及霍夫曼對舒曼鋼琴創作的啟發及影響。接著簡述幻想曲曲式發展並研究此作品之背景。最後以客觀之角度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節奏與調性等元素並加入自身詮釋觀點展現此曲之音樂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