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班哲明‧布瑞頓 《民歌改編第四冊 ─ 莫爾愛爾蘭歌曲集》之探討
    (2008) 吳心如; Wu Hsin- Ju
    班哲明‧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為英國二十世紀最著名、最重要的作曲家。其一生創作作品數量與種類繁多,其中又以聲樂作品特為傑出,在歌劇、藝術歌曲方面皆為英國締造了音樂創作的新里程碑。但除創作外,布瑞頓亦有相當數量的民歌改編作品,雋永有味,為人所傳唱。本論文特選其民歌作品《民歌改編第四冊 ─ 莫爾愛爾蘭歌曲集》,分別為《復仇與明亮》(AVENGING AND BRIGHT)、《航行,航行 》(SAIL ON, SAIL ON)、《多甜美的回聲》(HOW SWEET THE ANSWER)、唱遊男孩》(THE MINSTREL BOY)、《午夜時分》(AT THE MID HOUR OF NIGHT)、《富麗和珍貴》(RICH AND RARE)、《我國珍貴的豎琴!》(DEAR HARP OF MY COUNTRY!)、《常在靜謐的夜裡》(OFT IN THE STILLY NIGHT)、《夏日最後玫瑰》(THE LAST ROSE OF SUMMER)、《喔令人狂喜的景象》(O THE SIGHT ENTRANCING)共十首歌曲,從旋律、和絃、歌詞語韻及演唱詮釋方法等角度切入,對於該作品的演唱方法加以研究,並佐以譜例及註記,嘗試尋找出最能適切表達此作品意境的形與神,期能對國內布瑞頓作品之研究,盡一份綿薄之力。
  • Item
    從戲劇到歌劇:布列頓《仲夏夜之夢》的精靈魔幻與象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5-11-??) 林貝亭; Pei-Ting Lin
    布列頓 (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 的歌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p. 64, 1960) 以鮮明的角色性格著稱,作曲家以不同的音樂要素和作曲手法雕琢人物與劇情,讓這部經典喜劇的戲劇性更上一層。作為二十世紀莎翁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夢》劇的音樂改編之作,布列頓一方面引用相關的音樂典故,使此作與前人之作連為一線;另一方面他又刻意避開精靈音樂的典型寫作方式,使此作和德國浪漫樂派保持距離。布列頓《夢》劇最為獨到之處,在於他深察莎翁筆下的寓意,樂思設計蘊含深意,處處突顯文字之指涉。本文鎖定布列頓歌劇重心所在的精靈世界,藉由文學溯源、音樂分析及文本比較等方式,分別探討劇中的各個精靈人物。透過不同結構之探索,理解布列頓如何詮釋莎劇的精靈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