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電貝斯教學之教材發展—以大調音階演奏演進為例
    (2023) 江力平; Jiang, Lee-Ping
    本研究以釐清電貝斯演奏教學與教育方式,是否已具備足以建立電貝斯演奏主體性的全面且具決定性之內容為目的,對電貝斯演奏中的大調音階演奏、規劃與發展進行歷史性研究。為了確立電貝斯研究之價值,著者爬梳了電貝斯發展歷史脈絡及其演奏特性,以及電貝斯於流行音樂發展中之重要性。在發現電貝斯演奏的核心為以音階構成的低音旋律線後,檢驗樂器教材的定義,及其與教學間的關係。大調音階的教學內容及其進展,可視為電貝斯教學整體內容與進展之微觀象徵。整理分析歷年出版電貝斯教材中,大調音階教學內容的歷史演進,並與現今教學現場實際教學比對,可得結論為:電貝斯的大調音階演奏教學理念確實已發展至數個完整的演奏概念,但這些概念無法有效地傳承、發展與統合,也缺乏理論與實踐間的轉換;須將現有的演奏概念更加統合精煉,方能成為真正具有支配性的教學理念,也才能讓電貝斯演奏內容更加前進。
  • Item
    民族樂器匈牙利揚琴之傳承、製作與演奏
    (2012) 顏翩翩; YEN, PIEN-PIEN
    大約從十五世紀末開始,小型「擊絃德西瑪」(Hammered Dulcimer) 由外傳入匈牙利,在當地流傳了三百多年,其樂器結構雖然持續進步,但始終追趕不上時代的變化,以達到演奏家和作曲家的使用需求;直到十九世紀末製琴師─桑達‧文采爾‧約瑟夫 (SCHUNDA Vencel József, 1845-1923) 於1874年正式確立其樂器形制,增設了止音踏板並擴充音域,真正「匈牙利式揚琴」(Hungarian Cimbalom) 的歷史起源於此刻展開。 匈牙利揚琴的製琴產業隨著各代國體政權的轉換與社會經濟的變遷,在不同的背景環境求得生存,而戰爭的爆發往往都是影響製琴業發展與血脈傳承之主因,重創了文化的發展資源,即使在漫長歲月中歷經艱苦,飽受摧殘,製琴師始終捍衛著其產業的生命,因他們傑出的成就與貢獻,這件樂器如今才足以成為代表該國的民族象徵。 本文係以探討匈牙利揚琴之樂器製琴師、工坊與演奏三部分為主體,分析其製琴工藝與產業的傳承脈絡及發展歷程,並紀錄整個製作程序的步驟,欲從中瞭解其樂器結構、製作方式、使用材料、樂器維護及音位系統等相關問題;繼而解析該樂器的演奏工具類型、激發材料選用、演奏方法及其技法之表現與運用,力求闡明該樂器演奏的藝術特色。 此研究兼具「樂器法」及「演奏法」雙功能之用,從樂器的內外構造、功能、音域、音位排列、演奏技巧、符號及其運用等方面加以論述,以便掌握其樂器的性能與特性。希冀能夠提供相關音樂研究者、樂器製作者或是欣賞者作為指南工具書,這即為本文所具的意義和價值。無非是想盡一份民族音樂研究者的心力,完成對於異文化樂器的研究與保存工作,並對匈牙利揚琴的傳承、推廣與教育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