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單簧管在舒伯特藝術歌曲中之重要性及特色–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作品D.965《岩石上的牧羊人》Der Hirt auf dem Felsen, D. 965詮釋探究
    (2011) 林蘊秋; Yun-Chiou Lin
    浪漫樂派的先驅–舒伯特,曾形容自己「生是為了作曲」,他的音樂旋律優美、富戲劇張力,開創了藝術歌曲的新境界。本論文所探究的主題《岩石上的牧羊人》一曲即為其藝術歌曲中相當受到注意的曲目,除原有的歌曲特質外,搭配單簧管的編制更豐富了演出效果。 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筆者從作曲家的時代背景出發,藉著研究詩詞、分析曲式來了解作品結構,探討單簧管在本曲中的重要性及特色,進而以室內樂的角度論述自己對於樂器演奏上以及與歌者、鋼琴伴奏間互動的詮釋觀點。
  • Item
    威爾森•歐茲伯恩《單簧管狂想曲》之分析與詮釋
    (2017) 李偉琳; Li, Wei-Lin
    威爾森‧歐茲伯恩(Willson Osborne, 1906-1979)為美國當代作曲家,1952年為了紐約市廣播電台(WNYC)錄音創作《低音管練習曲》(Study for Bassoon),四年過後,他將標題改為狂想曲(Rhapsody),並於1958年同時出版低音管與單簧管的版本。作曲家使用弗里吉安調式(Phrygian mode)貫穿全曲,加上朗誦般的東方風格華彩樂段,是一首充滿民族色彩的獨奏曲。 本篇詮釋報告主要針對此作品在單簧管上進行研究分析與演奏詮釋,筆者將分三個章節來探討,第一章彙整作曲家的生平,同時討論其作曲風格,並介紹樂曲背景;第二章以此作品特色進行樂曲分析;第三章為筆者對樂曲的詮釋。筆者期待對於樂曲進行的一番研究能夠在演奏上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