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莫札特D大調第三十八號交響曲《布拉格》K. 504指揮詮釋
    (2019) 黄旭吟; HUANG, Hsu-Yin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為奧地利作曲家,自幼即顯露出超凡的音樂才華,是著名的「音樂神童」,與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同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大師」。 《布拉格》交響曲共三個樂章,是莫札特1781年至維也納定居後唯一一首非四個樂章的交響曲,與莫札特其他交響曲的輕快明亮相比,這首曲子的風格一開始顯得較為沉重嚴肅。曲子以情緒濃厚的慢板開始,進入主題後,雖然速度轉成快板,卻隱約透露著不安的情緒,甚至莫札特刻意放棄輕快的小步舞曲,而以第三樂章急板結束這首充滿戲劇性起伏的交響曲。 透過本文主題的研究,可以瞭解莫札特交響曲的特色及古典樂派交響曲之發展脈絡。在指揮技巧上,則可以有系統的分析拍型、手勢預備動作及樂句處理與運用,對於音樂線條的表達與排練效率皆有幫助。研究者首先由生平及創作背景研究,曲式分析,探討指揮詮釋,最後在結論部分綜合三個樂章做綜合統整分析。
  • Item
    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指揮研究
    (2011) 蔡文馨; Wen-Hsin Tsai
    本論文先從維也納時期的貝多芬生平、成熟時期的交響曲風格,及音樂調性與個性的關係探究,再針對《第八號交響曲》之創作背景、音樂特色和節拍速度標示等方面進行作品研究,最後分析各樂章曲式,並提出筆者經實際排練與演出後的指揮詮釋報告與指揮實務紀錄。
  • Item
    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研究
    (2010) 周道揚; Chou, Tao-Yang
    《第二號交響曲》是浪漫時期的先河。貝多芬在此樂曲之中,開始於音樂中更多抒發個人情感。第三樂章更是打破古典樂派以小步舞曲形式寫作,以詼諧曲命名之。 本論文從第二章<貝多芬的生平與創作>,來了解他的音樂風格及精神,第三章<本曲概述>,將《第二號交響曲》從其創作背景、曲式結構、配器分析與表情記號分析等來進行研究。第四章針對筆者個人的指揮研究經驗,將其依從拍號、速度記號、力度記號、延長記號、表情記號等之詮釋進行探討。第五章則透過樂譜版本的不同、指揮家的詮釋以及《第二號交響曲》與其前後交響曲作品來進行各方面的比較分析。
  • Item
    蕭士塔高維契《第九號交響曲》指揮詮釋
    (2008) 林韻; YUN LIN
    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的交響曲作品較廣為人知,而現代樂派作曲家在交響曲的產量大為減少,但蕭士塔高維契的十五首交響曲作品,直至今日,其作品的質與量仍是無人超越,在洋洋灑灑的交響曲作品當中,《第九號響曲》與其他動輒近一小時或七十多分鐘的宏圖鉅作比較下,是一首十分反常的「小品」,因而本論文由探討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九號交響曲》,進而了解作曲家的音樂內涵,並探討《第九號交響曲》在指揮上的詮釋與實踐。
  • Item
    孟德爾頌A大調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指揮研究
    (2010) 吳育芬
    孟德爾頌在1830年到義大利旅行,當地的風土人情觸發了孟德爾頌的創作靈感進而完成A大調第四號交響曲.本論文由當時的社會環境及孟德爾頌的養成教育出發,並分析和詮釋此首交響曲.
  • Item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研究
    (2011) 梁儷錚
    布拉姆斯是浪漫時期作曲家中能夠全面掌握古典精神、縝密思考,且以浪漫語法表現音樂藝術的大師,他扎實的作曲手法包含浪漫、古典、巴洛克,單音、複音技巧、兼容並蓄,因此儘管他身處浪漫的狂潮中,布拉姆斯仍然能以勻稱的形式,簡單動人的旋律,時而壯碩,時而細膩的節奏及和聲,表現嚴謹、雄偉、理性動人的音樂藝術。 本論文第一章是敘述撰寫此論文資料收集之方法。第二章是剖析布拉姆斯的生長時代背景、家庭因素影響、音樂求學歷程、與舒曼極力推薦的關係、社會時代變遷、承襲古典樂派精神。並以此為出發點,了解其創作理念、樂曲風格、動機發展變奏、配器手法的源由及運用。第三章是討論影響布拉姆斯創作的因素,此部分是以時代背景的影響、布拉姆斯矛盾的情愛糾葛、其作曲的創作風格、探索四首交響曲不同的創作手法為重點,以此綜合性探求其交響曲的特色、樂曲風格表現、發展變奏技法討論、矛盾的愛情反映於樂曲性格,更深入理解布拉姆斯樂曲的音樂理念,闡述其音樂對於二十世紀音樂的深遠影響。第四章敘述第四號交響曲的創作背景,此章藉由布拉姆斯與親朋好友往來的書信資料作為依據,確實了解其創作的時間、動機主題的來源、總譜手稿的傳遞、首演的情況,這些資料可以讓我們回溯當時的實況,掌握更確切的樂曲詮釋。第五章是將此交響曲四個樂章作樂曲分析,藉以了解樂曲的結構、節奏、速度、配器、素材、織度等基本要素。第六章是討論指揮詮釋和處理方式,此章節是根據指揮的肢體動作分解說明,並附加譜例予以輔助解說,以筆者指揮樂團彩排及演出實況,詳加整理分析出最適當的指揮詮釋方法及樂團排練心得。
  • Item
    貝多芬早期交響曲之研究 以第一號交響曲作品21為例
    (2009) 胡文香
    《第一號交響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是貝多芬在三十歲時完成的作品。第一號交響曲在貝多芬的交響曲中,有著承先啟後的意義。透過了第一號交響曲的創作,貝多芬對於交響曲有更多新的創見與想法,也就是以第一號交響曲為貝多芬創作交響曲的基準,進而有第二號到第九號交響曲的誕生。雖然第一號交響曲的名氣不如其他交響曲響亮,但也就是有平淡規矩的第一號交響曲,進而激發貝多芬創作出氣勢磅礡的第三號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描寫田園風的第六號交響曲,還有標榜平等、自由、博愛的第九號交響曲。為浪漫樂派作曲家在創作交響曲的路上,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