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浦朗克《十五首鋼琴即興曲》詮釋報告
    (2019) 葉靜雯; Yeh, Ching-Wen
    在巴黎土生土長的浦朗克(Francis Poulenc, 1899-1963),出生於1899年,音樂的啟蒙老師為母親,早期受到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等作品的薰陶,之後追隨鋼琴家維涅斯(Ricardo Viñes, 1875-1943)學習,承襲其彈奏風格,發展獨特的鋼琴踏瓣技巧與多樣的音色變化。爾後認識了薩悌(Erik Satie, 1866-1925)、歐立克(George Auric, 1899-1983)等音樂家,開始創作具有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色彩的音樂,並成為著名「法國六人組」(Les Six)中的一員。 《十五首鋼琴即興曲》創作於1932-1959年間,為浦朗克投注了近三十年的心血,可見其對此作品的重視。作品中呈顯獨特巧思與迷人的和聲特色,被視為浦朗克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論文將分為五章十五節,以《十五首鋼琴即興曲》為研究主軸,依序探討法國音樂之發展、作曲家的創作特色與音樂風格發展,之後聚焦於《十五首鋼琴即興曲》,就樂曲作結構分析,並依照個人經驗,分別以「音色與觸鍵」、「速度與節奏」、「運音與踏瓣」、「指法與技巧」等四方向說明彈奏要領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