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普費茲納藝術歌曲作品編號 5、作品編號 26、 作品編號 35 之研究
    (2022) 溫冠宣; Wen, Guan-Xuan
    普費茲納(Hans Pfitzner, 1869-1949)是一位橫跨了浪漫後期與二十世紀之交的作曲家、指揮家、教師、文學家亦是哲學家,他一生創作了管弦樂曲、歌劇、室內樂以及一百多首的藝術歌曲。普費茲納的歌曲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1888-1909)、中期(1916-1920)、晚期 (1921-1931)。普費茲納早期的藝術歌曲深受舒曼的影響,以浪漫時期的和聲為主,本 研究以作品編號五為此時期的研究範例;中期則為浪漫到現代的過渡時期,此時期的 藝術歌曲因為加入了歌劇創作的經驗,和弦運用更自由,調性轉換更頻繁,音樂張力 更擴大,且具有管弦樂色彩,音樂風格上呈現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馬 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與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的特質,本 研究以作品編號二十六為例;晚期的藝術歌曲創作則是在抒情的歌唱旋律上加入了更 多不穩定的調性走向,以及大膽的變化半音與和弦的使用,本研究選擇以作品編號三 十五為例。 普費茲納對於文字的喜愛及他豐厚的文學造詣,反映在他對於詩文的選擇上。本研究擇選了普費茲納在三個創作時期中的三組作品,涵蓋了六位詩人,來作為分析的主要內容。普費茲納擅於將詩文的意境與感受用音符表達出來,故本研究將試圖從音樂的分析中了解普費茲納在創作過程中風格的轉變,及他對於音樂與文字結合的理念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