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舒曼《兒時情景,作品十五》與《森林情景,作品八十二》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1) 聶憫恩; Nieh, Min-En
    羅勃‧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為十九世紀浪漫樂派重要作曲家。自幼受到父親經營的出版事業所影響,栽培了舒曼的文學素養。文學中幻想與想像的成份、個人情感的表達,皆深深影響舒曼的音樂創作。在舒曼的鋼琴作品當中,個性小品(character piece)是最具代表性的。短而小的篇幅但具自由想像的風格,從本文所探討的《兒時情景》(Kinderscenen Op.15)與《森林情景》(Waldscenen Op.82)可以一探究竟。 《兒時情景》以套曲呈現13首小品,為舒曼懷念童年回憶的作品,創作於1838年,正是舒曼鋼琴作品活躍的年代。《森林情景》以套曲呈現9首小品,與詩詞連結,是一首含有森林一日生活想像的作品,創作於1848年,屬創作於舒曼較晚期的作品。兩曲相隔了10年的時間。 本詮釋報告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的緒論先說明了此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章就著舒曼的生平與其重要之個性小品創作風格,說明選定研究《兒時情景》與《森林情景》之原因;第三章與第四章則分別研究《兒時情景》與《森林情景》的創作背景、曲式結構設計、旋律動機與節奏動機使用的探討。透過不同層面的研究,在第五章比較兩首作品創作手法的異同處,並於第六章總結在兩作品中,舒曼內心欲表達之意涵,以給予演奏上之建議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