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雌雄莫辨的夏康舞曲與帕薩喀牙舞曲──以巴洛克時期論暨自我創作
    (2019) 李俊緯; Lee, Chun-Wei
    夏康舞曲和帕薩喀牙舞曲為巴洛克時期的舞曲,二種舞曲皆使用頑固音型來變奏,當今普遍以巴赫的作品作為認知的依據;然而,這套標準卻無法適用於巴洛克多數的作品,因此,筆者欲探知更多二種舞曲過去的發展。 本論文透過研究二種舞曲過去的發展,並將所得運用於自身作品中。論文共分做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並闡述論文架構,第二章「二種舞曲於不同地域之起源」,探討二種舞曲之間的差異於西班牙、義大利與法國;第三章「級進音階與模進手法所形成的頑固音型(低音)」,探討二種舞曲共有的頑固低音;第四章「持續變奏與輪旋曲之型式(以法國大鍵琴學派而論)」,針對二種型式進行討論,並舉例作品;第五章「調性結構的差異」,以1650年劃分,探討前後不同的使用情形;第六章「《古亭畚藏落照間》之創作理念」,為筆者研究二種舞曲後所進行的創作;第七章「結論」,總論全文並提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