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艾弗.葛尼《五首伊麗莎白時期歌曲》之樂曲分析與鋼琴合作詮釋報告
    (2022) 徐霈誼; Hsu, Pei-I
    艾弗.葛尼(Ivor Gurney, 1890-1937)為二十世紀英國重要作曲家之一,作品融合了英國民謠、德奧古典樂派以及法國印象樂派的影響,音樂內涵豐富多元。他在一生不到五十年的壽命中,寫作了一千七百首詩以及三百多首藝術歌曲。本報告之研究主題《五首伊麗莎白時期歌曲》即為其第一部成熟的歌曲集,完成於1912年,歌詞選自伊麗莎白時期作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約翰.佛萊契爾(John Fletcher, 1579-1625)和湯瑪士.那歇(Thomas Nashe, 1567-1601)之作品。本報告共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兩節分別說明研究之動機與目的、方法與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一節簡介十六至二十世紀英文藝術歌曲之發展,第二節概述伊麗莎白時期文學背景與《五首伊麗莎白時期歌曲》中三位作家的生平,第三節則探討艾弗.葛尼的生平與創作特色;第三章為《五首伊麗莎白時期歌曲》之樂曲分析與詮釋,五節分述:〈奧菲斯〉(Orpheus)、〈眼淚〉(Tears)、〈在綠樹叢下〉(Under the greenwood tree)、〈沉睡〉(Sleep)、〈春天〉(Spring) 五首歌曲,各先研討樂曲架構與音樂內涵,進而研究鋼琴與聲樂之間的合作與詮釋;第四章為結語,綜合整理出此篇報告之最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