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從鋼琴夜曲選粹探討夜曲風格發展
    (2009) 錢巧苓; Chien Chiao Ling
    長久以來,大都以為鋼琴「夜曲」最早是起源自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他所寫下的二十一首夜曲作品,一直是經典之作,尤其是作品九之二的降E大調夜曲,更是家喻戶曉,「蕭邦等同於夜曲」這樣的觀念甚至被引用在現今流行音樂創作上。事實上,第一個在鋼琴作品冠上’Nocturne’為標題的作曲家,是愛爾蘭的音樂家約翰.費爾德(John Field, 1782-1837),他曾嘗試用過不同的名稱,最後才選擇了’Nocturne’來作為他那抒情歌唱風格的小品標題。1812年在聖彼得堡他出版了第一首降E大調夜曲,是最早以「夜曲」為標題出版的鋼琴作品,比起蕭邦1829年所作的第一首夜曲作品(Nocturne in e minor, op. 72 No. 1,1855年出版),足足早了十七年。 但因為蕭邦將夜曲的風格推展到顛峰,不論在各方面如伴奏、旋律、和聲等創作手法,皆比費爾德來得更為精熟,以致於蕭邦在夜曲創作上的顯赫名聲,遠遠高於費爾德,而較忽略了費爾德在音樂史上的貢獻。然而,在音樂歷史上,費爾德的夜曲地位,可以說是蕭邦夜曲的先驅。 在費爾德開啟寫作給鋼琴獨奏的「夜曲」(Nocturne)之後,各國也陸陸續續出現夜曲作品,一方面或許也受到費爾德巡迴各國演出的影響,或多或少刺激了一些地方的創作,各國如法國、俄國、德國、美國、匈牙利、挪威、西班牙、巴西……等皆有作曲家相繼寫作為數不少的鋼琴夜曲作品。 在蒐集、整理資料的同時,發現目前國內有關鋼琴夜曲的研究,大多著重在單一作曲家的夜曲作品,諸如費爾德、蕭邦、佛瑞等。但在費爾德建立了夜曲基礎後,在不同空間、時間下,其他的夜曲作品相繼而生,是否依循著費爾德奠下的基礎來創作,還是有所突破?依循或突破的地方又是在哪些部分?又或是如何融合個人創作手法而使得夜曲風格有所改變?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激發起筆者想要一窺究竟的好奇心,在閱讀大量樂譜後,選擇以費爾德、蕭邦、佛瑞、巴爾托克、浦浪克及巴伯等六位來自不同國家或不同時期的作曲家,試以其較具特色的夜曲作品,作一研究與探討,並加以剖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