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歌德敘事詩《魔王》相關藝術歌曲創作比較性研究-以賴夏德、車爾特、舒伯特、呂偉、貝多芬為例
    (2018) 蔣沛伶; Chiang, Pei-Ling
    翻譯自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魔王的女兒》(Erlkönigs Tochter)之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 1832)敘事詩《魔王》(Der Erlkönig)於1781年出版問世後流傳甚遠,至今仍持續在文學與藝術領域出版各類詩作、作畫與樂曲,甚至被翻譯與改編。自18世紀開始至19世紀在音樂領域方面,先後多達35位作曲家以《魔王》創作各具特色的藝術歌曲,其中不乏被翻譯成其他國家語言。本研究挑選五位與原詩作者歌德同時代之敘事歌曲《魔王》作品;以賴夏德(Johann Friedrich Reichardt, 1752-1814)、車爾特(Carl Friedrich Zelter, 1758-1832)、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呂偉(Johann Karl Gottfried Loewe, 1796-1869)及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未完成的手稿為例。 本研究先釐清德國敘事詩文學於17、18世紀崛起之因與發展過程為何,並對音樂上敘事歌曲之影響與關係,其後針對詩人歌德分析《魔王》詩作起源、形式與特色,了解同時代歌德與五位音樂家間的關係,及歌德對音樂的觀念與背景,分別從社會背景、作曲家與詩人關係影響下,瞭解五位作曲家對於詩歌內容、風格表現、創作與詮釋之異同,及形式架構與語言韻律、節奏如何影響音樂創作,抑或是給予音樂家更大的空間發揮餘地等做樂曲整合性比較。探究《魔王》為何能受眾多作曲家譜曲,而與歌德關係最不密切的舒伯特,為何能在眾多《魔王》歌曲中能一支獨秀的矗立在浩瀚音樂史中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