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霍爾斯特《第一組曲》作品二十八第一號之作品分析、指揮詮釋與版本研究
    (2019) 陳巍中; Chen, Wei-Chung
    霍爾斯特《第一組曲》的誕生,可說是管樂原創作品中最具劃時代指標的里程碑。本論文將從管樂團在英國發展之歷史開始,探討英國軍樂隊如何受到土耳其與普魯士之影響,進而發展出擁有自己特色的管樂合奏文化,並在薩莫維(J. A. C. Somerville, 1872-1955)等有志之士的努力下,開創出適合現代管樂作品創作之環境。 除了樂曲分析與指揮詮釋外,研究者也進一步針對《第一組曲》的創作背景、首演情形、報章雜誌之相關的報導與評論進行分析與說明。 1970年代《第一組曲》手稿的發現,讓世人得以重新認識此曲最原始的風貌。本文將以較大篇幅分析1909年手稿中的蛛絲馬跡,試圖剖析霍爾斯特創作過程中可能有過的想法、思維與面臨困境時的抉擇與取捨。 從1909年《第一組曲》手稿的完成,至2010年伊藤康英出版「原典版」樂譜,《第一組曲》在百年來以高達六種不同的樣貌呈現於世人面前。本論文亦將針對各版本進行討論,探討不同版本之配器、改寫方法、版本特色及勘誤。 研究者希望透過此篇論文,讓讀者對《第一組曲》發展的脈絡,及其對管樂團發展之重要性有更全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