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芭蕾舞劇《吉賽兒》於音樂及舞蹈對應關係之內容分析
    (2020) 王蕾寧; Wang, Lei-N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芭蕾舞劇中音樂與舞蹈之關聯性,採取內容分析法。並以浪漫芭蕾舞劇《吉賽兒》為研究對象,選取樂譜與影像文本進行分析。研究者經由文獻探討歸納出,芭蕾舞劇的音樂與舞蹈可共同透過時間、空間、重力、流動等元素分析。每一項元素皆包含二項次元素,時間包含突然、綿延;空間包含直接、迂迴;重力包含強力、輕飄;流動包含拘束、流暢。本研究以此為依據,自編「音樂元素與舞蹈元素於芭蕾舞劇內容分析類目表」為研究工具,逐一探討《吉賽兒》中音樂與舞蹈之對應關係。若兩者呈現完全相同性質,則歸類為同步性;若兩者呈現完全相反性質,則歸類為相對性;若兩者於同一曲中同時呈現同步性與相對性,則歸類為同化性。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芭蕾舞劇《吉賽兒》中,時間、空間、重力、流動等四項音樂元素分析,次元素所佔比例達五成以上為時間綿延(68%)、空間直接(71%)、重力輕飄(53%)、流動流暢(74%)。 二、芭蕾舞劇《吉賽兒》中,時間、空間、重力、流動等四項舞蹈元素分析,次元素所佔比例達五成以上為時間突然(55%)、空間迂迴(57%)、重力強力(54%)、流動拘束(61%)。 三、芭蕾舞劇《吉賽兒》中,時間、空間、重力、流動等四項元素分析之對應關係,皆以同化性所佔比例最高(時間77%、空間86%、重力65%、流動72%),其次為同步性(時間20%、空間12%、重力20%、流動22%),最低為相對性(時間3%、空間2%、重力15%、流動6%)。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相關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