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以意象解讀高中學生音樂欣賞反應之研究
    (2007) 楊雅惠; Yang, Ya-Hui
    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音樂欣賞即是透過聆聽的歷程來體驗音樂的美感,這其中必須增進聽的技能、增加認知的內涵,如此欣賞的層面才能達到完整,故此,欣賞活動是音樂課程中相當重要的學習活動。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人文意涵在欣賞樂教的意義、確立意象理論、探討高中學生欣賞歷程、檢視欣賞教學內涵。研究過程立基於欣賞樂教的人文意涵、音樂意象本體論、音樂欣賞相關理論。研究過程的設計採用個案研究法,以兩階段進行研究:第一階段援引問答式問卷的數據統計以了解高中學生音樂意象建構類型的分佈取向,樣本人數有112人;第二階段則進行個別訪談以探討高中學生音樂意象建構的脈络與現象,訪談的人數有16人,最後並進行教學省思。 意象的發展是由「意」而「象」再到「意象」的過程,透過「意象融合」的聆賞歷程,在「淨化」與「內化」的轉化機制下,可以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此為本研究強調欣賞樂教與人文並談的目的。此外,「意象」之理論與架構可以作為檢視學生建構脈络及欣賞教學內涵的省思與檢討。 茲將研究結果陳述如下: 研究樣本是以研究者工作職場上的高二學生為選取對象,第一階段量化的數據顯示:高中學生欣賞音樂的方式有91%的比例為「情感型」;卡方檢定各題、各類型群組間的差異皆達顯著差異水準(p<.001),確認了「情感型」建構的取向。為了解學生意象建構的脈絡,進行第二階段的個別訪談,訪談的樣本是透過第一階段問答式問卷中以「立意」之原則,選取參與訪談,檢視訪談文字稿探尋建構的脈絡,確認了多數學生欣賞音樂的歷程仍以「意」的主體思維為主要概念;至於「象」的陳述面向多為「淺層的材料」議題,至於「織體」範疇的部份,雖有資料呈現,但相關語彙不正確;為音樂下「評論」的能力,資料顯示多數學生未能達到「言之有物」的水準,足見,高中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有待提升。而提升高中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首先需在「象」的層面上達到應有的深度,進而透過人文化的廣度以達到情意的動力。 本研究以「意象」解讀高中學生音樂欣賞反應之研究,乃在於中國字彙具有可拆解、可融合之多元維度的詮釋面向,透過由意而象再到意象的理論運用於音樂欣賞教學,能達到下列功能:可以思考音樂本體內涵的深度與廣度;可以了解學生欣賞歷程及欣賞能力發展落點;可以檢視教科書內容的敘寫架構及教材完整性;可以檢視教師音樂欣賞教學內涵、教學方法、教學完整性及綜合教學能力。 最後,並提出「發揚人文精神的音樂欣賞課程」、「落實意象理論建構的應用」等教學及後續研究發展建議。
  • Item
    古調、新調兩首滿江紅運用於國三歌曲教學之比較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1997-12-??) 楊雅惠
  • Item
    賀德臨T2統計法在音樂教育研究上的運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1995-10-??) 楊雅惠
  • Item
    高大宜手勢符號運用於語障學生歌唱教學之探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1996-12-??) 楊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