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基於人工智慧的功能性動作檢測
    (2020) 謝孟寰; Hsieh, Meng-Huan
    運動傷害一直是運動員最害怕的事情,無論是慢性運動傷害、急性運動傷害都可能縮短甚至終結一個人的運動生涯,所以運動傷害防護在運動界與醫療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重點之一,經過專業人士多年研究,已經能夠預防與治療運動傷害,也衍伸專門做運動防護與治療的職業,例如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管理師…等。 但隨著運動風氣興起現今已是全民運動的時代,並非所有運動團隊都有能力聘請一位防護員,自主運動的民眾往往沒辦法做到預防,只能在身體開始有傷痛再就醫,何況在全球仍有許多醫療資源較不方便的地區,當地民眾要花費更高的時間與金錢成本才能到達最近的復健科或是物理治療工作室。 隨著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AI的運算速度與準確性不斷被改善,現今已經能使用二維影像訊號進行人體姿態識別,一旦能用影像計算出人類肢體姿態,自動檢測肢體健康狀況與輔助診斷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除了能降低專業人力資源的依賴還能省去傳統物理治療中人工測量角度的麻煩。 本研究以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的Openpose肢體偵測AI模型為基礎,參考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會(NASM)出版的「矯正運動訓練要素」、功能性動作檢測為診斷依據,結合物理治療師與復健科醫師臨床知識,開發出2D影像的肢體健康檢測系統。系統分為手機App使用者操作介面、運算伺服器、專業人士介面與資料庫等三個主要部分,由APP錄製的使用者影片,運算伺服器先經Openpose計算人體關鍵點(Keypoint)再轉換成臨床檢測指標,最終將健康指標與動作評分顯示在App與專業人士介面,給予使用者健康度回饋並推薦適合的復健影片。運算伺服器分為肢體偵測與檢測系統兩大部分,其中肢體偵測細分樣本採集、影片處理、關鍵點(Keypoint)處理、結果比較四個部份,檢測系統細分為系統架構、健康評等、影片推薦判斷依據。
  • Item
    人工智慧素養測驗發展及其與科技素養之相關研究
    (2020) 陳璽宇; Chen, Si-Yu
    本研究以教育部《和AI做朋友》系列教材為主,發展一份「人工智慧素養測驗」,據此分析我國當代高中生的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素養表現情形與差異性,包含AI知識、AI技能、AI態度三個構面。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不同性別、不同資訊來源之高中生是否會在AI素養的表現上有所差異或趨向,同時以洪國峰(2016)所發展之科技素養量進行測驗,並透過統計工具SPSS分析AI素養與科技素養之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主要結論:(1)研究者自行開發的AI素養測驗具備優良的信、效度,未來研究者可使用與推廣;(2)我國高中生在AI素養的表現屬於中低程度;(3)男、女高中生僅在AI態度表現上面有顯著差異,在AI知識、AI技能等構面上沒有顯著差異;(4)如何接收AI資訊大多不影響高中生AI素養表現,僅選擇透過「學校課程」接收AI資訊與知識的學生具有較佳的AI態度素養表現;(5)AI素養與科技素養在態度構面上存在顯著高度相關,知識、技能構面倆倆之間亦皆存在顯著低度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