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超高靈敏度的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之生醫感測於表面電漿子共振晶片之研發
    (2017) 范仕遠; Fan, Shi-Yuan
    本論文使用以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為基材的表面電漿子共振感測晶片檢測牛血清蛋白以及糖類抗原19-9。首先使用牛血清蛋白比較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生醫晶片、氧化石墨烯生醫晶片、傳統生醫晶片的靈敏度。再由靈敏度最高的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生醫晶片檢測糖類抗原19-9。 本論文也探討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石墨烯三種材料的導電性和單位折射率角位移靈敏度(S_RI)以及生物分子的吸附效率(E)比較。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擁有比氧化石墨烯更高的導電性,因為羧基能增加碳鏈的可饒性,且讓電荷載體更容易地沿著碳鏈移動。而導電性的提昇能增加表面電漿子極化的傳播常數,其與S_RI是正比的關係。表面電漿子共振系統被用來驗證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S_RI度比氧化石墨烯更高。多功能電漿量測系統用來觀察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在640 mn-700 nm波長內表面電漿子共振角的特性。而穿透光譜系統以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則是被用來觀察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鍵結在晶片的特性。 在實驗中證明了以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為基材的表面電漿子共振生物晶片於檢測牛血清蛋白時擁有超高的靈敏度和超低的檢測極限。0.275 mg/ml的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生醫晶片靈敏度比2 mg/ml的氧化石墨烯生醫晶片提升了2.1倍。除此之外,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生醫晶片在檢測牛血清蛋白抗體時最低檢測極可達10 fg/ml,明顯優於傳統生醫晶片。最後使用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進行糖類抗原19-9免疫反應的檢測。文獻指出有79%的胰腺癌病患體內糖類抗原19-9的含量在37 unit/ml以上。實驗結果發現以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為基材的表面電漿子共振生物晶片最低的抗原檢測極限可達10 unit/ml。 基於本論文的實驗結果,以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為基材的表面電漿子共振生物晶片未來可以被使用在臨床診斷,廣泛應用於製藥行業、農業與環境檢測,大幅改善國人的健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