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石墨烯與二氧化鈦複合奈米機油應用於機車之性能研究
    (2024) 陳英彰; Chen, Ying-Chang
    本研究使用優異熱傳遞性奈米石墨烯(Gr)與耐磨耗性奈米二氧化鈦(TiO2),添加入SAE10W-40機油中以二階合成法製成(Graphene / Titanium dioxide hybrid nano-engine oil, GTHNO),期望複合奈米機油能夠具備兩種奈米材料特性。為確定GTHNO之性能是否達到優化效果,分別進行「基礎實驗」和「實車實驗」,其中基礎實驗:磨潤、黏度、導熱、比熱和沉降實驗等五項;實車實驗:ECE-40、定速、平路及爬坡實驗,並紀錄燃油消耗、廢氣排放和PM粒狀汙染物。本研究GTHNO備製比例固定Gr濃度0.03 wt.%,TiO2濃度分為0.01、0.05、0.1、0.3及0.5 wt.%,經過基礎實驗評比0.3 wt.%為最佳濃度;磨潤實驗0.3 wt.%表現最為優異,驗證了添加過多或過少TiO2濃度有極大的影響。黏度實驗0.5 wt.%擁有較高的黏度,表示增加TiO2將會導致黏度升高。熱傳導實驗0.3 wt.%擁有最佳的熱穩定性質。比熱實驗0.5 wt.%最易受溫度變化。沉降實驗0.3 wt.%趨進於最不容易沉澱的濃度。GTHNO實車實驗中能夠有效改善CO 16 %和HC 35 %,最大程度降低有害氣體汙染;而行駛於市區下PM粒徑改善率約4.4 ~ 27.5 %之間。燃油消耗率各行車型態測試之間改善率約0 ~ 3 %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