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5
  • Item
    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評量標準及產學實證應用研究
    (2011-07-31) 于俊傑; 黃宜蕙; 余鑑
    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評量標準及產學實 證應用研究 The E-Mentoring with Interactive E-Portfolio Assessment Rubrics System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university-industry 本三年期連續性研究之目的為: 一、建置、試用與形成性評估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系統(第一年)。 二、建構與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標準,並驗證其信、效度(第 二年)。 三、總結性評估系統功效,並以實驗研究檢測系統的使用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第三年)。 第一年建置的「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可回答學習者在線上學 習的疑問,並依適當的指引逐步完成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每人的檔案格式與內容項目 相同,方便教師評量之用。建構系統完成後,先行於企業界員工試用。並運用科技接受 模型2(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2)對員工的使用系統情形進行調查,以結構方 程模式進行分析,瞭解企業員工的使用行為。 第二年透過文獻分析、專家討論、預試等過程建構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 檔案評量標準,並以科技大學中的學生為教學實驗對象。實驗結束後,蒐集檔案評量資 料並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檔案評量標準與評量方式之信、效度。並運用數位學習持續 使用意圖(e-learning continuance intention)模型來調查學習者利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 學習歷程檔案的使用意願情況。 第三年除了總結性評估系統的功效,另採實驗研究法,以科技大學中兩班的學生 為教學實驗對象。其中一班學生約三十名為實驗組,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 歷程檔案系統,另一班學生約三十名為控制組,未使用系統。以t 檢定或多變量共變 數分析(排除可能影響因素,譬如影響學習成效因素)檢驗兩組在自我認知學習成效、 影響學習成效因素與Kirkpatrick 四層次訓練成效評估上的差異及,及兩組在學習成效 (作品、測驗)上的差異,並探討企業中員工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 的訓練成效情形。
  • Item
    電子書在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之實證應用研究
    (2012-07-31) 于俊傑; 黃宜蕙; 余鑑
    本年連續性研究之目的為: 一、建置、試用與形成性評估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 二、建構與使用電子書使用行意圖成效模型,並驗證其信、效度。 三、總結性評估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之功效,並以實驗研究檢測系統的使用 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透過文獻分析、專家討論、預試等過程建構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並以企 業的員工為實驗對象。實驗結束後,蒐集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模型之信、效度。 並運用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來調查學習者的使用意願情況。 另採實驗研究法,以某企業之兩組的員工為電子書實驗對象。以t 檢定或多變量共 變數分析(排除可能影響因素,譬如影響學習成效因素)檢驗兩組在學習成效、影響學習 成效因素評估上的差異及,及兩組在學習成效(證照、測驗)上的差異,並探討企業中員 工使用電子書之相關利害關係人的訓練成效情形。
  • Item
    組織員工使用數位學習行為影響因素的多層次分析
    (2009-01-01) 于俊傑; 廖珮妏; 黃進烽; 黃宜蕙
  • Item
    中高齡人力資源運用及策略管理之探討
    (2007-01-01) 于俊傑; 黃宜蕙; 曾介谷
  • Item
    人才資產管理模型建構之初探研究
    (2007-01-01) 于俊傑; 黃宜蕙; 曾金龍
  • Item
    組織導入數位學習動機因素對集群類型之區別分析
    (2011-01-01) 于俊傑; 廖珮妏; 黃進烽; 黃宜蕙
    本研究資料來自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年度調查分析報告,母體來源以天下雜誌出版之 國內1000大製造業、500大服務業、100大金融業調查為參考依據。本研究截取資策會調查報告 問卷回收資料中導入動機部分之 18 題,並分別命名為「組織特性」、「成本」、「專家」、「供 應商」及「系統」。本研究先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確定問卷結果具有可接受的效度及組合信 度,之後再分別進行階層性集群分析、變異數分析以及區別分析。研究發現,導入數位學習動 機對集群類型具有高度預測率。因此本研究建議,針對屬於考慮周詳型與外部系統型之組織, 可透過專家諮詢的介入;至於屬於直覺衝動型與內部資源型之組織,則可藉由成本因素的介 入。本研究結果期有助於企業導入數位學習之需求評估。
  • Item
    網際網路應用在生活科技/工藝課程之探討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6-12-01) 于俊傑; 黃宜蕙
  • Item
    電子書在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之實證應用研究
    (2012-07-31) 于俊傑; 黃宜蕙; 余鑑
    本年連續性研究之目的為: 一、建置、試用與形成性評估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 二、建構與使用電子書使用行意圖成效模型,並驗證其信、效度。 三、總結性評估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之功效,並以實驗研究檢測系統的使用 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透過文獻分析、專家討論、預試等過程建構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並以企 業的員工為實驗對象。實驗結束後,蒐集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模型之信、效度。 並運用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來調查學習者的使用意願情況。 另採實驗研究法,以某企業之兩組的員工為電子書實驗對象。以t 檢定或多變量共 變數分析(排除可能影響因素,譬如影響學習成效因素)檢驗兩組在學習成效、影響學習 成效因素評估上的差異及,及兩組在學習成效(證照、測驗)上的差異,並探討企業中員 工使用電子書之相關利害關係人的訓練成效情形。
  • Item
    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評量標準及產學實證應用研究
    (2011-07-31) 于俊傑; 黃宜蕙; 余鑑
    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評量標準及產學實 證應用研究 The E-Mentoring with Interactive E-Portfolio Assessment Rubrics System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university-industry 本三年期連續性研究之目的為: 一、建置、試用與形成性評估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系統(第一年)。 二、建構與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標準,並驗證其信、效度(第 二年)。 三、總結性評估系統功效,並以實驗研究檢測系統的使用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第三年)。 第一年建置的「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可回答學習者在線上學 習的疑問,並依適當的指引逐步完成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每人的檔案格式與內容項目 相同,方便教師評量之用。建構系統完成後,先行於企業界員工試用。並運用科技接受 模型2(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2)對員工的使用系統情形進行調查,以結構方 程模式進行分析,瞭解企業員工的使用行為。 第二年透過文獻分析、專家討論、預試等過程建構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 檔案評量標準,並以科技大學中的學生為教學實驗對象。實驗結束後,蒐集檔案評量資 料並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檔案評量標準與評量方式之信、效度。並運用數位學習持續 使用意圖(e-learning continuance intention)模型來調查學習者利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 學習歷程檔案的使用意願情況。 第三年除了總結性評估系統的功效,另採實驗研究法,以科技大學中兩班的學生 為教學實驗對象。其中一班學生約三十名為實驗組,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 歷程檔案系統,另一班學生約三十名為控制組,未使用系統。以t 檢定或多變量共變 數分析(排除可能影響因素,譬如影響學習成效因素)檢驗兩組在自我認知學習成效、 影響學習成效因素與Kirkpatrick 四層次訓練成效評估上的差異及,及兩組在學習成效 (作品、測驗)上的差異,並探討企業中員工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 的訓練成效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