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企業實施師徒制之個案研究
    (2007) 陳麗玉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多元師徒制對師徒雙方及組織的影響。並瞭解企業在實施輪調式、跨文化、跨世代與遠距離等類型師徒制之具體作法與考量事蹟。研究方法採質性個案研究,以訪談方式進行研究資料蒐集,訪談受教者、教導者與部門主管三種角色,共計十一名受訪對象,並依據研究主題將訪談資料整理與分析後,獲得下列發現: 一、個案公司師徒制的運作現況為實施多元師徒關係、計劃性的師徒配對組合、有系統的執行工作教導、設置激勵制度與落實制度的成效評鑑。 二、形成輪調式、跨文化、跨世代與遠距離師徒制之因素是來自環境變遷、因應組織發展與員工個人因素等三方面。 三、不同類型師徒間互動歷程分別為關係形成與互動、面臨多重困境與排除障礙持續執行等三階段。 四、對企業組織的影響分別為提升團隊競爭優勢、培育人才不受時空限制、降低成本與人才管道增加等正向利益,而師傅帶著徒弟集體跳槽、網路不穩定、利用教導工具從事非公務行為與解決問題的時效性不佳,則是其所面臨的反向衝擊。 五、對師徒的影響則為分擔工作相互支援、獲得心理支持、促進師徒成長與發展及提升個人的附加價值等正面價值,而負面的挑戰來自師徒間認知有差異、師傅不想再從事教導工作、徒弟要適應不同師傅、費時花工夫、溝通困難、師徒雙方都要適應不同文化,以及經理人師傅未來在用人時會考慮求職者的年齡。
  • Item
    知識分享、健康素養、社會支持及健康促進之關聯性研究—以難孕婦女社群為例
    (2017) 陳麗玉; Chen, Li-Yu
    愈來愈多研究意識到病友社群內知識分享對於個人健康促進之影響力,本研究關注其變化歷程,探究健康素養及社會支持在病友社群知識分享對健康促進歷程所扮演之角色。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難孕婦女作為研究對象,透過臉書3個難孕、求子或備孕社群蒐集400份有效問卷,對難孕婦女社群內知識分享、健康素養、社會支持及健康促進等研究變項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知識分享對健康素養及健康促進皆具有預測力,健康素養對知識分享與健康促進之關係具有中介效果,及社會支持在難孕婦女社群的知識分享歷程中未發現具有干擾作用,但對健康促進具有正向影響力。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實務意涵及建議。
  • Item
    醫學模擬訓練對臨床技能學習之影響
    (2009-11-20) 余鑑; 陳麗玉; 黃建國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個案組織推動臨床技能紮根教育之成效。以Kirkpatrick評鑑模式對實習醫學生的內視鏡模擬訓練進行評量。研究方法採取個案研究,自97年11月起至98年5月止,透過參訓者的實作成績與課後問卷,收集學生的學習表現及對課程之反應,並藉由六位學生的訪談,追踪學習者在訓練後的自我學習情況。本研究在資料蒐集、統整與分析之後,獲得下列發現: (1)醫學生對內視鏡臨床技能的學習反應持正向評價。 (2)對於臨床基本操作的學習表現,醫學生平均能在60.06±21.192秒完成。 (3)課後參訓者會藉由再練習或與他人討論達成自我學習。
  • Item
    動盪環境下跨組織合作初探
    (2009-11-20) 余鑑; 陳麗玉; 黃建國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企業在面臨金融風暴的動盪環境,如何運用跨組織合作減緩內部的混亂。研究方法採取個案研究,透過研究者參與個案組織所執行的專案,實地進行田野調查。研究期間自98年1月至98年6月止,連續六個月觀察與記錄個案組織四名同仁執行專案的歷程,收集相關資料,並經統整與分析之後,獲得下列發現: (1)妥善控制內部營運成本。 (2)環境動盪組織成員情緒不安。 (3)環境動盪不安易促進跨組織合作。 (4)協調跨組織合作整合資源各取所需。
  • Item
    專科醫師跨組織合作學習的回顧與展望
    (2011-08-01) 陳麗玉; 呂俊毅; 李隆盛
  • Item
    大學校院實施教師傳習制度的現況與問題
    (臺灣高等教育學會, 2010-06-01) 陳麗玉; 呂俊毅; 李隆盛
    大學教師(尤其是甫獲博士學位而應聘為助理教授者)在缺乏教 學、班級經營、學生輔導及撰寫研究計畫等經驗下,常會影響學生的受 教權益,也難以發揮學術專長。近來,國內許多大學校院透過傳習制 度,借重資深教師提供經驗、支持與協助,以使新進教師能儘速適應大 學環境,也因此,愈來愈多的大學校院制訂有關教師傳習制度的辦法。 鑑於大學校院教師傳習制度尚在起步階段,有關辦法的涵蓋範圍、 傳授者與學習者的界定、運作方式及激勵措施等,均有待檢討與探究。 本研究以國內各大學校院所建立的傳習制度辦法為研究內容,透過文件 分析了解其制訂現況與運作情形,結果發現,大部分傳習制度實施初衷 在因應國家高等教育方案如教學卓越計畫、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計畫 等,期望藉由制度的實施提升教師教學與研究素質,但當前辦法的內容 著重在各種形式活動的舉行及經費的補助,對於教師專業的實質發展或 後續檢討規劃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