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應用數位典藏發展技術史教學模組以提昇高中生創造思考能力之研究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2008-06-01) 余鑑; 楊錦心; 林弘昌; 王燕超; 于瑞珍; 林坤誼; 謝文斌; 黃志燻; 范道明
  • Item
    應用數位典藏發展技術史教學模組以提昇高中生創造思考能力之研究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2008-06-01) 余鑑; 楊錦心; 林弘昌; 王燕超; 于瑞珍; 林坤誼; 謝文斌; 黃志燻; 范道明
  • Item
    國中生活科技學域標準導向之統整課程轉化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2004-12-01) 游光昭; 林坤誼
    許多研究在檢視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於中小學的落實之現況時,都發現了許多實施上的困難,其中以如何將能力指標詮釋與轉化成可實施的課程教材最為受到重視。本研究有鑒於近年來實際參與教育實務的教師,已逐漸突破傳統角色並參與許多課程領域的學術研究及分析,故由五位生活科技教師與本研究小組組成研究團隊,採用協同行動研究的方式,針對國中生活科技學域中「科技的發展」與「設計與製作」之能力指標進行詮釋,並將所詮釋之結果轉化為標準導向的生活科技統整課程。此外,本研究更透過實際教學以驗證所詮釋與轉化的成果之可行性。透過本研究的實施,期盼能夠使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念能夠真正落實於教育實務機構,而非僅侷限於理念上的宣導。
  • Item
    數學/科學/科技統整課程與國中生創造力之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8-12-01) 方崇雄; 游光昭; 林坤誼
    本研究旨在探討MST統整課程對培育國中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方法採「不相等組前測後測」之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立某國中二年級六個班級學生為實驗對象,其中三個班級共88人為實驗組,另外三個班級共81人為對照組,實施為期七週共計14小時的實驗教學。研究工具主要包含「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與「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在透過共變數分析後主要獲得下列結論:(一)在創造性思考活動的流暢力、開放性、獨創力與精密力等四方面,接受MST統整課程的學生表現優於接受傳統課程的學生。(二)在創造性傾向量表的挑戰性方面,接受MST統整課程的學生表現優於接受傳統課程的學生。
  • Item
    國中學校本位之生活科技課程發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1-10-??) 林坤誼
  • Item
    國小生活科技教室的規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1-05-??) 林坤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