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現代漢語信息結構與斯語對比
    (2015) 尤莉莉; Ljiljana Jovanovic Kotcherlakota
        本論以Halliday (1967,1985), Lambrecht (1994)以及Teng (1984) 介紹信息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 理論和討論了漢語與斯語的話題−述題(topic-comment)結構類型及其形態句法特徵。     根據Li and Thompson(1976)漢語屬於「話題凸顯型語言」而斯洛維尼亞語(斯拉夫語) 屬於「主語凸顯型語言」,Li and Thompson (1976)認為一般句子主要成分是話題(topic) 和述題(comment)     話題是現代漢語重要的研究內容,涉及到語序、語言類型、信息結構等多方面的的問題。本文認為話題在句法形式上有一定的反映,如語法標記、語音亭頓等,話題同時收到三個平面的句法、語義、語用三者相互制約的影響。從話題標記由實到虛的變化,語法結構的轉換、移位可以看出,話題正處於語法化的進程中,仍有部分屬於語用範疇,而不完全是一個句法範疇。     本文為話題句與非話題句的對比向學習者做了問卷調查,我們以兩種不同的語言類型背景的受訪者為調查對象:漢語是話題凸顯型語言, 斯語是主語凸顯型的語言。目的是從語篇角度考察非母語者與母語者對漢語話題句掌握情況的差別度。「話題句」資料來源是向學習者做了問卷調查,我們參考了《新實用視聽華語》以斯語為母語的生學習漢語時,一種移位話題句類型:賓語提前型及兩重無移位話題句類型:主語提前型(或左移)和漢語風格話題。     到日前為止,研究漢語學習者在斯洛維尼亞學習漢語過程中面對甚問題,這樣的研究很少也可以說是沒有。
  • Item
    現代漢語存現句及其次結構
    (2010) 盧俊宏; Jyunhong Lu
    對於現代漢語的存現句,過往學者多以語義和表層詞組的線型結構來定義之,而未能深究語義結構和句法結構如何互動。在缺乏漢語存現句的發現程序下,前人往往直指某類句子為存現句,一方面誇大漢語存現句的表層結構特徵,一方面也未能從功能上對應其他語言的存現句。 本文從語言類型學出發,輔以形式語法和功能語法對於存現句的討論,從言談和語言共性的層面探討存現句的語言普遍性,進而從言談和信息結構的角度切入,論證所謂的存現句是一個語言系統中用以調節信息結構的句法機制。本文指出存現句的功能在於將一個帶有新信息的所指引入言談中。具體的操作過程則有賴於信息包裝(information packaging)(Chafe,1976),意即說話者如何組織句子內部的信息結構,妥善地傳達新信息,使得言談溝通得以順利進行。 本文在最上層將漢語存現句分做存在和隱現兩類,並於其下再根據動詞次類的不同和語義內涵劃分次類,同時論述了各種存現句如何從語義到句法、句法乃至於表層信息結構的生成歷程。其中存在句包括「有字句」、「’是’存現句」、「姿勢動詞句」和「移位動詞句」。隱現句之下則區分「出現句」、「消失句」、「分裂主語句」和「氣象句」。最後,還有一類衍生的存現結構「緊湊句」。 存現句在華語教學中常常安排在初期的課程中。但是目前華語教材對於漢語存現句語法點的描寫、言談功能的介紹乃至於次類的劃分仍是眾說紛紜。再者,有鑑於存現句調節信息結構的功能,而漢語的表層結構又多受信息結構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明確地定義現代漢語存現句的句法結構以及詞序變換的動因,使華語學習者在學習華語的初期便能在習得漢語存現句的同時開始接觸漢語的信息結構,稗使華語學習者最終能夠達到高水平的漢語能力。
  • Item
    語序與有生性在中文與西班牙文孰重孰輕?檢視學習者的處理策略
    (2015) 陳佳宜
    在第二和外國語言學習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是學習者的母語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外語學習,如果會又如何影響他們外語學習。競爭模型 (Competition Model) 對於第二語言處理的主張是母語的處理策略存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但隨著學習者的程度提高,漸漸改用目標語母語者的解讀策略。另一派認為普遍語法 (Universal Grammar) 不但體現在第一語言習得,也存在在第二語言學習,所以在二語學習也受到普遍語法的影響,淺層結構假說 (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 認為母語的深層處理句法能力無法轉移到第二語言上。 本研究調查中文、西班牙文母語者在其母語對簡單及物句的語言處理,實驗句子中只有語序、有生性線索,並設計名詞指稱偏好以瞭解合理性是否影響處理。除了兩個語言的母語者,也調查學習者處理中文、西班牙文的情形,實驗結果發現中文母語者處理中文時,語序結構是最重要的線索。西班牙文母語者處理沒有型態線索的西班牙文句子,也是依賴語序結構。 西班牙文母語者處理中文時,其表現受到程度的影響,初級受試者依照NVN結構策略、普世模型解讀句子,而中高級受試者也是依照NVN結構解讀,但在非標準式中顯著降低對普世模型的依賴,逐漸使用中文OSV解讀非標準式。中文母語者處理西班牙文時,其表現較不受到程度的影響,因NVN結構策略、普世模型而選擇施事者。本研究中兩個語言的初級、中高級學習者在目標語都沒有辦法有深層處理的表現,符合淺層結構假說的預測,而較難與競爭模型的主張一致。
  • Item
    中級華語閱讀教材設計之研究-以越南籍學生為對象
    (2010) 田世蘭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越南籍學生在閱讀方面之需求,並設計適合越南籍學生閱讀的教材,並且將閱讀教學方式帶入閱讀課程中。 本研究採用問卷分析以及教學實驗法進行研究,以閱讀基模理論為依據、架構,以越南籍大學中文學系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訪談,並且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中級華語程度越南籍學生為教學試驗對象。 經研究分析、教學實驗後,本研究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中級閱讀的詞彙應具有實用性。 二、中級閱讀的內容解釋應具有針對性。 三、中級閱讀教材應設置閱讀技巧訓練 四、中級閱讀教材的內容應為學習者熟悉、在地化 五、閱讀教學應著重閱讀方式的訓練、技能的訓練、理解能力的訓練 六、幫助學習者建構圖式知識 本論文希望透過研究結果提出一些建議,能在華語閱讀教材編寫與開發方面作為日後有志之士參考。
  • Item
    漢語語序在構詞、句法和篇章上的制約暨其教學應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3-07-31) 陳俊光
    本研究計畫〈漢語語序在構詞、句法和篇章上的制約暨其教學應用〉,目的為分別 探討在構詞、句法和篇章等三個層次上,漢語語序背後的制約規律為何,並根據研究結 果提出教學應用。 過去文獻多在詞語或句子的層面來討論,而且多從個別的因素來探討。此外,研究 主要還是關注詞彙和句子為多,較少從篇章角度來探討對語序的制約。因此,本研究的 目的之一。本文乃欲透表局部連接的句內關係,演變成表整體連接的跨句關係,最終進 展至表承前啟後,不帶無實質意義的篇章標記和指標詞。 同時,本研究乃希望能就漢語的語序問題,在構詞、句法、篇章上有更全面的探討。 一方面不但著重此三個語言層面的相互聯繫;另一方面,亦擬透過不同的理論、角度來 探討每一個語言層面的多重制約。譬如,在構詞方面:透過語義、母音、音調、省力、 認知等因素;句法方面:透過韻律語法、主要分枝方向、焦點原則、時間順序原則、相 臨原則等原則;篇章方面:透過篇章標記、整體連接、篇章指標等跨句功能,從直向(構 詞、語法、篇章三大語言層面)和橫向(各個語言層面內部的多重制約),全面探討漢 語語序的制約因素 因此,本計畫嘗試補足先行文獻之缺口,除了嘗試釐清漢語語序在構詞、句法此兩 方面的制約規律外,在篇章方面的探討也是一大重點,希望能使漢語的語序問題,有更 全面的探討與結論. 最後,在漢語教學部分,也希望同時呈現從句法結構至篇章功能的漸進式教學原 則,亦即,希望根據上述的構詞、句法、篇章三個層面的實際分析結果,以「教學語法」 的排序性和累進性的原則,針對漢語語序,提出教學上的應用. 本計畫的四個研究步驟如下: 第一年:釐清漢語語序在構詞方面的多重制約規律。 第二年:釐清漢語語序在句法方面的多重制約規律。 第三年:探索漢語語序在篇章方面的多重制約規律. 最後,針對以上構詞、句法和篇章上的制約規律提出漢語語序的教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