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臺灣電子製造廠商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參與
    (2019) 賴昭銘; Lai, Jhao-Ming
    2014年以降,企業社會責任在臺灣蓬勃發展,尤其電子製造業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有部分企業為回饋社會早在多年前就透過成立企業基金會來實踐社參與。然而,過去由於資料的缺乏,有些研究僅能針對社會參與的現況進行討論;隨著法規日益嚴格,特定產業及大型上市上櫃公司皆被規範必須出具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且部分電子製造業企業的社會參與經多年的發展已足具規模,所以本文欲進一步研究該產業企業之企業社會參與發展歷程。本文運用質性研究,訪談五家大型電子製造業企業之基金會,逐一探討社會參與的重要性、其態度及社會參與的轉變、如何階段性發展社會參與以及各企業之社會參與歷程有何差異等四項研究問題。 本研究發現可依序回應研究問題:針對研究問題一,當公司步入穩定成長的階段時,企業認知到回饋社會、發揚企業精神與經營理念的重要性,且受訪企業多選擇教育議題作為社會參與的利基點。針對研究問題二,起初支持社會參與行動的是企業領導者的道德動機,隨著時空環境的改變,企業逐漸傾向透過策略合作夥伴的專業來深化社會參與的廣度與深度。針對研究問題三,本文則是將社會參與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最後針對研究問題四,本文提出社會參與的內、外部差異來說明各企業社會參與的主要變數可能有哪些。回應以上四項研究問題後,再分別從中衍生出26項研究命題供後續研究進行驗證或延伸探討,另外,也透過訪談專家學者進行事後分析。本研究之研究成果可供企業社會責任及社會參與專責單位作為擬定發展策略之參考。
  • Item
    The Effect between UN Global Compact, CSR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Taiwan
    (2014) 阮領; Linh Nguy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s nowaday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Many initiativ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upport and help to nourish CSR, but only few has been successful. The United Nation Global Compact (UNGC) stands out because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The importance of behaving in a corporate socially responsible manner has increased over the years, but the reality has always been a matter of debate. With the inclusion of CSR companies are questioning whether CSR have effect on their performance and how to improve their CSR. There are almost non-existent empirical evaluation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UNGC to CSR strategies and to firm’s performance. This study aims to fill this knowledge gap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GC and CSR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System Equation Model named GCSR was developed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by using Smart PLS software. 154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employees working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UNGC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towards CSR; in which CSR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UNGC is Environmental principle and the first priority for CSR is Vision, values and strategy. For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Performance from customer perspective has the highest influenc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also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GC and CSR.
  • Item
    雇主品牌對於企業社會責任和求職強度的中介作用:以Y世代的觀點
    (2016) 陳詩語; Chen, Shi-Yu
    由於人力資源供應的減少以及需求的增加,導致了勞動市場上的人才爭奪戰。退休的嬰兒潮也創建了一波波勞動世代的轉換。現今的勞力供需狀況,8000萬Y世代將開始取代現有的勞力。雖然不斷有報導指出,Y世代擁有不同於以往世代的價值觀,但Y世代的工作價值觀的獨特性證據仍是喜憂參半。此外,由於Y世代進入勞動市場時,組織日趨注視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相關活動。組織正試圖致力於社會負責任,以便找到更多的「人才解決方案」。然而,很少研究指出組織對社會負責的履行和各種形式的競爭力之間的關係。此外,在人力資源的領域裡,雇主品牌一詞已逐漸受到許多關注與重視。有研究指出,擁有一個強大的雇主品牌,企業較能找到「最好、最聰明」的人才。因此,本研究旨在為一個擁有高程度企業社會責任的組織,能否使其雇主品牌更加有利於未來的員工就職意願。特別是在Y世代勞力越趨於重要的求職背景下,這項議題已經成為當今人力資源管理關注的問題。
  • Item
    工作生活平衡,企業社會責任,組織文化對組織吸引力之影響
    (2016) 劉誠桓; Cheng-Huan Liu
    近年來,組織吸引力在全球人才戰爭下是非常熱門議題,隨著不同族群進入職場,網際網路招募成為企業的重要招募管道。雖然有研究以員工的角度來分析組織吸引力的因素,很少研究直接收集並分析組織資料來研究組織吸引力。本研究探討台灣企業於招募網站呈現關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企業的社會責任,組織文化的內容,並分系這些內容對組織的吸引力影響。 本研究之對象為Cheers雜誌2015年新世代最嚮往前一百企業之招募網站,本研究從國內外相關研究發展出編碼須知,並雇用已受過編碼訓練之編碼員透過內容分析法去收集企業之招募網站資料,在使用統計分析網站內容和組織吸引力之關係。 本研究結果發現網站上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企業社會責任內容對組織的在新世代最嚮往企業之排名有關。這項研究根據網站內容分析之結果發展出三種不同文化類型,並然​分析不同的組織文化和組織吸引力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組織強調支持,創新,團隊導向和多樣化的文化對新世代員工而言有較高的組織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