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安達盧西亞地區的世界文化遺產之形塑與再現:以阿爾罕布拉宮為例
    (2022) 盧中彥; Lu, Chung-Yen
    安達盧西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替這片土地帶來了多元且混雜的文化樣貌,不僅在中世紀被來自伊斯蘭宗教的政權治理了數百年,更同時汲取了鄰近地區的摩爾人文化,成為歐陸地區上少數高度揉合東/西方文明的地區。而當 1492 年卡斯蒂亞王國成功將格拉納達收復回基督宗教的勢力版圖後,安達盧西亞又頓時成為黃金時代下西班牙航海開拓者啟航的據點,讓它體現了十五到十八世紀西班牙輝煌且強盛的國力與人民堅忍不拔的精神。於是在這些豐富的文化元素滋養下,現今的安達盧西亞儼然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據點,不僅境內擁有高達七座的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因遺產觀光而來訪的旅客與其帶來的觀光效益更是不計其數。本研究將以位在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作為研究個案,透過分析其遺產空 間內部的展示與空間規劃,來探討相關治理單位如何應用其遺產的歷史沿革與物質面來再現與形塑阿爾罕布拉宮,並同時分析阿爾罕布拉宮館方所籌劃的藝術展覽與教育活動,進一步探討阿爾罕布拉宮如何與周遭的地方社區連結,並在多方交涉且快速變遷的社會脈動下重新調整其遺產的再現與形塑,藉此維持阿爾罕布拉宮傳承在地文化的遺產功能並建構出一個融合格拉納達城市意象的文化觀光品牌。
  • Item
    越南商務華語之發展與華語學習者的需求探討
    (2012) 武貴山; VU, QUY-SON
    隨著國際貿易往來和發展,各企業的競爭力日益增強,商務需求不斷提升。此外,中國經濟崛起,學習商務華語的重要性也日益更加明顯,但是商務華語教材的數量與品質卻無法滿足華語學習者的需求。本論文的目的旨在探討越南商務華語學習者之需求與發展,並回顧專業華語教學理論、華語教學、及商務華語教學等理論,從中建立起本文的理論架構,並以之為基礎,實地進行需求分析。根據本研究,整合理論與需求分析後發現,越南商務華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其在於培養越南華語學習者於商務活動中的語言應用及交際能力。所以越南商務華語的課程規劃、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師資培訓等面向,都必須圍繞此目標以探討之。 本研究調查發現,越南華語學習者對「商務華語」有強烈需求,對課程的目標、以及教材內容之「真實性」亦予以高度期待。但是越南商務華語之現況與學習者的期待之間仍存在極大落差。現有越南商務華語課程、教材的設計與編寫並未符合越南學習者的實際需求,沒有針對性。商務華語師資缺乏以極其程度偏低,這些華語教師諸多具有語言知識的背景,對商務專業內容並非了解。越南華語學習者認為除了學校所開設的商務華語課程,仍自己需要加強商務華語的相關知識。此外,越南商務華語課程尚未重視培養學生處理跨文化中的衝突與障礙的技能。越南華語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中越關係以及越南與台灣之間的經濟交流。因此,只有不斷改善,與持續發展,才能使華語學習更上一層樓。筆者亦於文末根據需求分析,並將研究所得提出的內容,提供後續相關越南商務華語發展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分析
    (2013) 張富禎
    現代漢語離合詞研究近十幾年來的結果,因其特殊的語言特性,從命名開始,乃至界定的方式,以多重分裂的樣態呈現其紛雜的面貌。「離合詞」這種能「離」又能「合」的特殊的詞,漢語語言學家前後分別給予十數種的命名,對其語法屬性分四種不同的觀點: (1)詞、(2)短語、(3)合則詞,離則短語、(4)中間游移狀態。也因觀點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界定標準。本論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界定離合詞為詞,且其為至少包含一個黏著詞素的合成動詞。 試從離合詞產生的語言背景,窺其形成的脈絡,並探討離析動因。離合詞首度出現於宋代,因漢語長期複音化的語言發展,雖然產生語義弱化且不自由的詞素,但仍保有其原有詞義並體現的是一完整單一的動詞。且因其語義結構與插入成分與整體的修飾關係,藉由「詞彙重新解釋」(Lexical Re-interpretation)的機制,在句法層次上產生離析。以類推作用(analogy),將離析用法由最開始的動名合成詞擴展至其他組合的合成詞,形成現代漢語離合詞多樣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