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國際經驗、文化調適力、與工作回饋相關性之探討」成果報告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張媁雯
    在全球化的今日,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在國際的平台中合作與競爭,如此國際化的發 展已成為一股不可遏止的浪潮,也在全球各地對人力資源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面對國際 化的趨勢,即使對於國內的工作人員,組織也逐漸開始要求人員發展多元文化的能力。 多元文化的調適能力不再僅只是派外人員所需具備的條件,它也成為許多專業職場中對 工作人員的能力發展的普遍目標。 由於增加國際經驗往往被視為是提昇國際文化能力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將探 討兩項議題:國際經驗是否有助於文化調適力之發展、以及國際經驗與文化調適力是否 反映在員工在職場的工作回饋。其主要的研究目包括:瞭解「國際經驗」在國際人才培 訓中之運用、探討「國際經驗」是否促進「文化調適力」之發展、以及分析「國際經驗」、 「文化調適力」、「工作回饋」之相關性。 本研究將透過文獻、問卷、以及文件內容分析的方式,一方面持續在現蒐尋關於國 際經驗的運用,以及對文化調適力發展的效益。另一方面,以問卷分析的方式,探討國 際經驗、文化調適能力,以及工作回饋的相關性。並且,以文件分析與問卷分析結果與 實務工作者之經驗相互對照。由於台灣目前積極推動國際化,本研究透過理論與實務的 探討,將提供實證的研究結果與建議,以作為組織規劃國際人才培育方案及設計訓練方 法時的參考。
  • Item
    「國際人才之核心職能與跨文化學習(II)」成果報告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張媁雯
    隨著國際互動的機會大幅度地增加,對國際人才的需求不斷地提高,因此,本計劃 (為期兩年)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際人才之核心職能與跨文化學習之方案設計。目前在 文獻中許多領域皆相當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然而,由於缺乏系統性的探討,也使得 此一概念的內涵顯得鬆散而模糊。針對這樣的問題,本計劃第一年度已開始透過文獻回 顧與實務意見的對照,整理國際人才之核心職能,並且滙集跨文化能力的評估工具。 以第一年度之研究發現為基礎,在第二年度,本研究將探討跨文化學習方案的設計 的理論依據,並參考國內外國際人員跨文化能力的發展課程,實際設計跨文化學習之內 容。透過對課程內容的瞭解,有助從事國際性工作的組織辦理跨文化學習方案,協助人 員瞭解當地民情,減少因為誤解所產生的衝突。 本研究計劃以兩年的時間,透過相關文獻的回顧、訪談內容分析,以及實務專家審 訂等方法,釐清國際人才之核心職能之項目,以及探討跨文化課程內涵。透過系統性地 整合之後的核心職能、評估工具,以及跨文化方案的設計過程及內容,均可作為各機構 在培育國際人才時之參考依據,藉由相關研究發現的持續累積,期望提昇台灣國際人力 資源的發展及在全球化參與過程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