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5 of 350
  • Item
  • Item
    新批評在台灣:以現代詩場域為中心
    ( 2013/08-2014/07) 林巾力
    現代主義在上個世紀的五、六〇年代構成了台灣文壇最令人矚目的風景,而現代詩 更是扮演了時代先鋒的角色,它不但是第一個衝破官方話語的文學,並且比小說更快地 站上了「文學現代化」的浪頭。儘管現代詩的創作呈現一片繁景,但關於它的批評卻是 進展緩慢。而第一個具有相對完備的理論且講求方法的文學批評,是始於顏元叔在六〇 年代末期所提倡的「新批評」。新批評的崛起不但與文學教育的建制化息息相關,同時 也使得文學批評最終成為學術殿堂裡的專屬事業。雖然新批評逐漸在七〇年代取得主流 的位置,但隨著社會的日益複雜、現實視野的擴展以及紛繁多樣的理論進入文學場域, 新批評很快地失去了批評的主導地位而盛況不再。儘管如此,新批評的方法卻早已深入 文學的教育之中,其影響至今不衰。就此意義而言,對於參與文學生產的新批評在台灣 的傳播狀況進行探究,有助於了解台灣文學與詩學的發展。因此,本研究以新批評為主 要觀察對象,特別是聚焦於現代詩的場域,而去考察新批評在台灣如何被引介與實踐的 過程,以及這種批評方式與現代主義有著怎樣的互動、而它又為台灣詩學帶來了怎樣的 影響等問題。
  • Item
    反諷詩學:以陳黎與唐捐為例
    ( 2014/08-2015/07) 林巾力
    「反諷」不僅僅是語言修辭上的技巧,同時也是哲學、文學、音樂、政治等知識 範疇中的重要概念。反諷的歷史源遠流長,從蘇格拉底到後現代,其指涉豐富、涵義 多端,卻仍可見其一脈相續的精神內涵。尤其在詩學的演化中,反諷更是扮演著推動 語言革新與詩意創造的角色。在台灣,無論是被歸為現代主義、鄉土寫實或後現代的 作品,都不難看見反諷的痕跡。其中,屬於中生代的詩人陳黎與唐捐,都是將反諷精 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詩人。他們的詩作融合了前行世代的現代主義與鄉土寫實,加之 本身的鄉野成長背景與學院的專業訓練,反映在作品中的是揉雜了來自民間與廟堂、 古典與現代等多元渠道的詩歌靈感。著眼於陳黎與唐捐在詩作中所展現的矛盾特質與 豐富性,本研究以「反諷」作為切入的主題,觀察兩位詩人如何周旋於各種對立錯雜 的元素之間,考察他們如何從中演繹出嶄新的詩意與特異的詩學,並進一步為現代漢 詩的「反諷詩學」開發一個可行的研究面向。
  • Item
    「流亡」視域下的現代主義詩
    ( 2013-11-25) 林巾力
  •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