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9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運用眼球追蹤法探索高中學生之論證架構理解與論證表現及科學認識信念之關係(2023) 林昱欣; Lin, Yu-Shin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108課綱)期望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其中自然領綱中加強了對於「科學論證」的重要性,其目的是希望學生透過在科學教育中的學習,能夠獲得「靠證據說話」的技能,強調科學中證據及證據如何支持主張的重要性。 本研究利用眼球追蹤技術探討臺灣首都臺北市某公立高中三年級學生40位,於論證架構訓練後,是否能區辨科學文本文中Toulmin(1958)所提出的TAP(Toulmin Argumentation Pattern)論證元素,並進一步探索閱讀歷程、先備知識、科學辯證信念與辨認論證架構的關係。研究中先以問卷收集受試者的科學認識信念,接著以測驗卷檢驗受試者先備知識,然後讓學生閱讀論證架構說明文,再以改寫自《科學人》的閱讀材料檢測學生的論證元素區辨表現,並進行眼球追蹤實驗,以Tobbi-4C眼動儀紀錄受試者的閱讀歷程,最後以開放式問答題觀察學生是否能針對文本內容進行論證。此外,為了釐清論證架構說明文的介入效果,本研究操弄論證架構說明文內容,一組學生單純閱讀論證元素,另一組學生則閱讀論證元素加上論證分析範例。 本研究使用共變異數分析(ANCOVA)檢驗論證架構說明文中,「有無分析範例」的表現與學生先備知識是否產生交互作用,接著使用無母數U檢定(Mann-Whitney U Test)比較兩組之間的論證元素區辨表現差異;最後將受試者進行論證的答案進行編碼並評分,然後將編碼結果以及受試者論證區辨正確率與科學認識信念、閱讀歷程進行相關性分析(Spearman Correlation)。 研究結果顯示,「有無分析範例」與學生先備知識並無交互作用,並且兩組的受試者在區辨TAP要素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受試者的論證要素區辨能力與先備知識的高低有關,也與持有科學認識信念中的權威辯證信念及多元來源辯證信念有關,並且在眼動指標中的總注視時間、平均注視時間、首次閱讀時間也有關。同時受試者進行論證的表現與眼動指標中的首次閱讀時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