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9
Browse
Item 探討運用不同表徵順序融入5E探究式學習環對概念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簡諧運動」單元為例(2013) 莊豐州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表徵順序融入5E探究式學習環下進行教學時,學生對於「簡諧運動」概念的學習成效差異。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台灣東部之兩所公立高級中學的二年級九個班級(共有345位)學生參與研究,分為控制組、實驗組Ⅰ、實驗組Ⅱ和實驗組Ⅲ,進行三堂的教學實驗,因探索式教學的核心重點在於「探索」、「解釋」及「精緻」等三階段,故不同表徵順序只針對此三階段來規畫。各組別的表徵順序差異為;控制組為「5E靜態表徵組」 (SSS);實驗組Ⅰ為「5E靜態表徵→動態表徵→靜態表徵組」(SDS)、實驗組Ⅱ為「5E動態表徵→靜態表徵→動態表徵組」 (DSD)和實驗組Ⅲ「5E動態表徵組」 (DDD)。 至於表徵的差異在於動態表徵採用動畫教材進行教學;靜態表徵則選用與動畫教材類似的瞬間擷取畫面,作為靜態圖片教材來進行教學。經由比較四組學生在概念評量成效表現,進一步瞭解不同表徵在教學模式與教學階段的影響,以及不同性別學生之學習差異。研究結果顯示:(1)實驗組Ⅰ、實驗組Ⅱ、實驗組Ⅲ相較於控制組在經過教學後,學習者的概念評量成效表現與前測成績相比較,後測與延宕測均有更好的學習成效,顯示使用動態表徵教學較使用靜態表徵更有助於學生概念學習成效與保留成效的增進。(2)經由各組表徵順序不同進行比較,在「解釋階段」採用動態表徵的學習成效會明顯優於靜態表徵的學習成效。(3)在接受動態表徵融入5E 探究式學習進行「簡諧運動」單元教學後,女學生的概念學習成效成長情形相對優於男學生。未來研究可以發展融入電腦動畫進行的內嵌式評量測驗,進一步了解學生是如何建構簡諧運動中的相關變數(時間與速度等)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