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0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粵北土話小稱調的類型分析:優選理論的探索(2012-09-??) 鄭明中; Ming-Chung Cheng粵北土話小稱調已為不少文獻所探討,但大都侷限在語料描寫,理論分析甚少。因此,本文利用優選理論對粵北土話小稱調進行分析。本文首先回顧粵北土話小稱調的形成,並提出一組忠實|生與標記性的制約,加以不同的階層排序。研究結果顯示,優選理論可以妥善地處理粵北土話小稱調的調域選取與調形組成。此外,本文基於1憂選理論在語言類型預測上的主張,特別探討制約互動在粵北土話小稱調的調域及調形上所產生的類型,並進而說明語音標記性是造成某些類型缺乏的主因。Item 東勢客家話舌尖前音聲母顎化與否之聲學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03-??) 鄭明中; 張月珍; Ming-Chung Cheng; Yueh-Chen Chang本研究透過聲學的分析工具與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對東勢客家話的舌尖前音聲母[ts, tsh, s]是否顎化為[t, th, ]進行探究。共60名說東勢客家話的客家鄉親參與本項研究,依據他們的性別(男、女)、年齡(老、中、青)分成六組,每組10人。本研究透過自行設計的發音字表與閱讀短文,採集東勢客家話[s]與國語[]在不同語言與社會變項(後接元音、性別、年齡、語體)影響下所發出的語音樣本,並利用PRAAT對擦音的兩個重要聲學特徵―「摩擦噪音時長」與「頻譜能量高峰頻率」進行手動測量。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影響變項為何,[s]的摩擦噪音時長明顯短於[],[s]的頻譜能量高峰頻率顯著高於[],亦即[s]並未顎化成[]。值得注意的是,高前元音[i]確實會使[s]的摩擦噪音時長增長,頻譜能量高峰頻率降低,但與[]相較仍呈現明顯差異。最後,本研究一方面從穩定性的角度出發,探討摩擦噪音時長及頻譜能量高峰頻率作為感知客家話輔音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從語音產製、語音環境、語音感知等面向為東勢客家話[ts, tsh, s]為何不顎化成[t, th, ]提供可能的合理解釋。Item 卓蘭饒平客家話舌尖前音聲母顎化與否之聲學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03-??) 鄭明中; Ming-Chung Cheng卓蘭饒平客家話的音韻系統已有少數傳統方言學的調查所描寫,但對於舌尖前音[ts, tsh, s]在[i]元音或[-i]介音前是否顎化的描述結果卻頗不一致。有鑑於此,本研究透過聲學的研究工具與方法,對卓蘭饒平客家話的[s]是否顎化為[]進行探討。36名說卓蘭饒平客家話的客家鄉親參與本項研究,依據他們的性別(男、女)、年齡(老、中、青)分成六組,每組6人。本研究透過自行設計的發音字表,採集卓蘭饒平客家話[s]與國語[]在不同變項(元音、性別、年齡)作用下所發出的語音樣本,並利用PRAAT對擦音的「摩擦噪音時長」與「頻譜能量高峰頻率」進行手動測量。結果顯示,[s]在[i]元音或[-i]介音前會顎化為[],與說話者的性別、年齡沒有關係。另外,本研究也將卓蘭饒平客家話與東勢大埔客家話的[ts, tsh, s]在高前元音之前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並提出舌葉音[t, th, ]對於[ts, tsh, s]顎化為[t, th, ]有「阻擋效應」的觀點。Item 東勢客家話舌尖前音聲母顎化與否之聲學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03-??) 鄭明中; 張月珍; Ming-Chung Cheng; Yueh-Chen Chang本研究透過聲學的分析工具與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對東勢客家話的舌尖前音聲母[ts, tsh, s]是否顎化為[t, th, ]進行探究。共60名說東勢客家話的客家鄉親參與本項研究,依據他們的性別(男、女)、年齡(老、中、青)分成六組,每組10人。本研究透過自行設計的發音字表與閱讀短文,採集東勢客家話[s]與國語[]在不同語言與社會變項(後接元音、性別、年齡、語體)影響下所發出的語音樣本,並利用PRAAT對擦音的兩個重要聲學特徵―「摩擦噪音時長」與「頻譜能量高峰頻率」進行手動測量。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影響變項為何,[s]的摩擦噪音時長明顯短於[],[s]的頻譜能量高峰頻率顯著高於[],亦即[s]並未顎化成[]。值得注意的是,高前元音[i]確實會使[s]的摩擦噪音時長增長,頻譜能量高峰頻率降低,但與[]相較仍呈現明顯差異。最後,本研究一方面從穩定性的角度出發,探討摩擦噪音時長及頻譜能量高峰頻率作為感知客家話輔音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從語音產製、語音環境、語音感知等面向為東勢客家話[ts, tsh, s]為何不顎化成[t, th, ]提供可能的合理解釋。Item 南京方言兒化詞之優選理論探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4-09-??) 鄭明中; Ming-Chung Cheng不論描寫或理論層面,南京方言兒化詞鮮少受到學界關注。有鑑於此,本文首先回顧南京方言兒化詞的形成方式,緊接著透過優選理論為架構進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南京方言兒化詞的形成可以透過一組排序制約得到很好的詮釋(MAX[r], ANCHOR-SD(L), ANCHORr(R), *r/, *r/N, *r/VH/F >> CONTIG-Finalσ-IO, OKFinal, ONS[palatal]V[H,F] >> MAX-SD, DEP-SD, IDENTSD[r])。此外,本文更進一步探討南京方言兒化詞形成過程裡的介音刪存議題,並同時關注兩項重要的延伸議題,即語音強化及語言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