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0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在廣場上的身體―論余華《兄弟》裡的狂歡敘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2-03-??) 石曉楓; Hsiao-Feng Shih本文試圖由「身體」角度切入,觀看余華《兄弟》裡廣場身體的狂歡演出。全文分別由「公眾廣場上的身體演出」、「低下書寫與政體嘲諷」及「在時間裡變異的身體」三方面進行論述。「公眾廣場上的身體演出」部分指出性的宣揚、暴力的鬥毆以及死亡的展演,為劉鎮此一公眾廣場的重要景觀。「低下書寫與政體嘲諷」部分指出余華的修辭策略,在於藉由身體孔穴的低下書寫,表達戲仿意圖,並將上述的「卑賤身體」與象徵意義上的「莊嚴身體」並置,從而產生嘲諷效果。「在時間裡變異的身體」一節則以「展示的身體」、「高大的身體」、「代罪的身體」以及「哭泣的身體」,分別統攝李光頭、宋凡平、李蘭、宋鋼等人物形象所表徵的意義。末以論述《兄弟》對於身體血統論的顛覆以及狂歡意義的討論作結。Item 陳淑瑤《流水帳》中的離島/鄉土成長記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03-??) 石曉楓; Hsiao-Feng Shih陳淑瑤以澎湖為背景的作品有小說《海事》、《地老》、《流水帳》以及散文集《瑤草》。她以輕靈而有韻味的筆調,淡筆勾勒離島上一幅幅風姿各異的少女風情畫。其中《流水帳》裡刁鑽敏慧、心思細膩的小兒女們,各有各的成長心事。本文以《流水帳》中的少女為觀照主角,探討陳淑瑤如何在澎湖地景的襯托下,展現少女情感教育之養成,而在看似輕描淡寫,實際卻暗藏情緣起滅、死與生、離與返的成長記事與體會裡,地方記憶與人情感知又如何在「成長」經驗裡產生默會、浸染作用,從而塑造少女的價值觀與社會抉擇。Item 在廣場上的身體―論余華《兄弟》裡的狂歡敘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2-03-??) 石曉楓; Hsiao-Feng Shih本文試圖由「身體」角度切入,觀看余華《兄弟》裡廣場身體的狂歡演出。全文分別由「公眾廣場上的身體演出」、「低下書寫與政體嘲諷」及「在時間裡變異的身體」三方面進行論述。「公眾廣場上的身體演出」部分指出性的宣揚、暴力的鬥毆以及死亡的展演,為劉鎮此一公眾廣場的重要景觀。「低下書寫與政體嘲諷」部分指出余華的修辭策略,在於藉由身體孔穴的低下書寫,表達戲仿意圖,並將上述的「卑賤身體」與象徵意義上的「莊嚴身體」並置,從而產生嘲諷效果。「在時間裡變異的身體」一節則以「展示的身體」、「高大的身體」、「代罪的身體」以及「哭泣的身體」,分別統攝李光頭、宋凡平、李蘭、宋鋼等人物形象所表徵的意義。末以論述《兄弟》對於身體血統論的顛覆以及狂歡意義的討論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