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疲於奔命?光鮮亮麗?已婚國小女性教師職家學平衡之探究(2022) 謝嘉珍; Hsieh, Chia-Chen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的動機,面臨工作、家庭、學業三角色的衝突、增益及平衡之歷程,以及後續採取因應策略的結果,進而給予後進的職家學老師,或正在職家學挑戰中的老師,一些建議及參考。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能深入了解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的動機、在職進修的助力與阻力,並探究職家學衝突、增益的歷程及平衡策略。本研究訪談七位已取得碩士學位的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回顧其在職進修的動機、職家學的角色與經驗及職家學的平衡策略。研究者使用主題分析法,將訪談資料文本命名為主題、次主題與子題,並由協同研究員、研究參與者及研究者共同參與分析,以提升研究信實度。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可以得知研究參與者的在職進修動機主為要自我增能(增進經濟能力、增進學識與專業、實現理想)及外界氛圍(來自周圍的鼓勵、受他人影響)。平衡策略主要為找到自己最重要的資源與支持、相信自己與堅持、角色任務適度的彈性調整、排出重要性的優先順序、適時的喊卡與給自己退路。給予準備或正在在職進修的老師建議主要為事先評估客觀條件與資源(檢視自己家庭資源、工作資源、學習資源、社會資源的支持度、進修學校交通往返是否便利、上課時間是否能具有彈性、身心條件是否健康、自我信念是否強韌)。Item 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課程學習動機與經驗之研究(2013) 洪婉紋本研究旨在探究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家庭教育學分班的學習動機、學習經驗與學習後的改變。採用質性研究深入訪談,以立意取樣的方式,於臺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一至四班學分班學員中,選取八位為研究對象。主要結論: 一、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學分班,進修動機為提升「專業知能」和「自我成長」為主。 二、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學分班,同時考量「現實環境」、尋求「支持力量」,並且調適「學習心態」。 三、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透過課程,結合學理與經驗,產出創新想法,發展機構適用教材,進行跨領域合作。 四、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藉由課程,建立「家庭教育專業團隊」 網絡。 五、教育部主管機關應盡早積極規劃繼續教育課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繼續教育的建議,提供給家庭教育相關機構與政府單位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