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探討香料萃取物抑制痤瘡桿菌生長與抗發炎之作用與機轉
    (2010) 連聰蓉; Tsung-Jung Lien
    尋常性痤瘡(acne vulgaris)俗稱青春痘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年紀除了青春期的青少年外,在成年人也常見。痤瘡的致病機轉牽涉到非常多的因素,包括不正常的過度角質化、皮脂分泌增加、荷爾蒙、免疫反應、皮膚內微生物特別是痤瘡桿菌。常見的治療方式是使用抗生素,但是現行資料顯示人體皮膚內的痤瘡桿菌對於常用抗生素有越來越多抗藥性的情形出現,因此開發非抗生素類的治療藥物是一個漸受重視的議題。本研究的目的為篩選出具有抗菌作用能夠抑制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的生長,或具有抗發炎作用的天然食材能夠抑制由P. acnes 所誘發的發炎反應以緩解尋常性痤瘡。 首先進行預實驗,以抗菌能力作為篩選標的,得知4種香料(culinary spices)的乙醇萃取物具有抑制痤瘡桿菌生長的作用。這4種香料為迷迭香、百里香、丁香和奧勒岡,其最低抑菌濃度(MIC)分別為4 , 8, 8, 16 mg/mL。接著進行本研究, 將這4種香料以不同溶劑(乙醇、乙酸乙酯、水)萃取,分析項目有(1)抑制P. acnes與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生長的能力,(2)抗發炎活性:抑制P. acnes刺激單核球細胞THP-1細胞產生促發炎細胞激素的能力,(3)探討其抗發炎作用的可能機制。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乙醇萃取物中,抑制P. acnes 和S. epidermidis生長效果最好的是迷迭香,百里香與奧勒岡次之,丁香最差;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P. acnes生長的效果以奧勒岡最好,抑制S. epidermidis生長的效果以迷迭香效果最好,而丁香乙酸乙酯萃取物於本實驗條件下,對於兩株菌皆無抗菌的效果;在水萃取物的部份,抑制P. acnes和S. epidermidis生長的效果以丁香效果最好,迷迭香和百里香於本實驗的條件下,不具有抑菌的效果。在抗發炎活性方面,以不影響細胞存活率的萃取物濃度與THP-1細胞共培養,發現迷迭香、丁香與奧勒岡的乙醇萃取物均能夠抑制P. acnes刺激THP-1細胞產生促發炎細胞激素 (TNF-α, IL-8 and IL-1β)的分泌與mRNA基因表現量。然而這些香料的乙酸乙酯與水萃取物卻有促發炎的現象。由於已知P. acnes活化toll-like receptor 2(TLR2)以及下游的訊息傳遞路徑,活化轉錄因子NFκB,進而調控促發炎細胞激素的表現。所以我們進一步探討其抗發炎機制是否經由TLR2和NFκB路徑。結果發現P. acnes顯著的誘導THP-1細胞的NFκB活化情形以及TLR2的mRNA表現,而這些活化路徑均能被迷迭香、丁香與奧勒岡乙醇萃取物所抑制。所以綜合上述實驗結果,我們推測這3種香料乙醇萃取物的抗發炎機制是能透過減弱單核球細胞膜上的TLR2的表現以及轉錄因子NFκB的活化,進而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的分泌與基因表現。 綜合而論,迷迭香、丁香與奧勒岡的乙醇萃取物具有抑制痤瘡致病菌的生長以及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推測迷迭香、丁香與奧勒岡的乙醇萃取物含有活性成分,因而具有緩解痤瘡發炎之功效。
  • Item
    生物活性導向分離鑑定山苦瓜緩解痤瘡丙酸桿菌誘導發炎反應之活性成分
    (2016) 黃文程; Huang, Wen-Cheng
    尋常性痤瘡(acne vulgaris)俗稱青春痘,其致病因子複雜。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在痤瘡病灶中增殖並活化角質與皮脂腺細胞等釋出過量的促發炎介質(例如interleukin (IL)-8、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或IL-1β),是發炎性痤瘡(inflammatory acne)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 var. abbreviata Ser.)為台灣坊間常見的一種具醫藥用途的蔬菜。 本研究以P. acnes刺激人類單核球THP-1細胞作為生物活性導向方法,探討山苦瓜中具抑制P. acnes誘導發炎之活性物質,並釐清該活性成分的作用機轉。另外也分析存在於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己烷層的活性物質和存在於苦瓜種子之癸酸(capric acid)對於P. acnes誘導發炎反應的影響。 實驗結果發現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有效抑制P. acnes誘導發炎反應,此萃取物含有多酚類與三萜類化合物。利用液相層析或管柱層析等方法分離並鑑定其組成分,包括酚類化合物(gallic, chlorogenic, caffeic, ferulic, and cinnamic acids, myricetin, quercetin, luteolin, apigenin, and thymol)與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e-3β,19,25-triol 和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利用GC/MS分析比對發現於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己烷層的活性成分為β-ionone。 山苦瓜葉萃取物之酚類化合物、三萜類化合物、β-ionone與capric acid皆能有效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生成。這些化合物(如山苦瓜葉萃取物、三萜類化合物與capric acid)可經由抑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或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的活化作用、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mRNA表現,因而抑制P. acnes誘導的發炎介質釋出。而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和β-ionone另可透過抑制MyD88、caspase-1等訊息傳遞途徑達到降低P. acnes引起之發炎反應。 以P. acnes注射小鼠耳朵誘發腫脹模式的結果顯示,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β-ionone與capric acid均能有效降低免疫細胞浸潤現象、緩解耳朵發炎腫脹。除此之外,山苦瓜葉乙醇/乙酸乙酯萃取物、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和β-ionone可顯著減少小鼠耳朵發炎病灶IL-1β的生成,而capric acid亦可降低小鼠耳朵P. acnes活菌生長。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推論山苦瓜葉萃取物和其活性組成分具有緩解發炎性痤瘡發炎之應用潛力。
  • Item
    富含三萜類之山苦瓜葉萃取物對於四氯化碳誘導小鼠肝臟纖維化之保護效應
    (2018) 林于庭; Lin, Yu-Ting
    肝臟纖維化是由於慢性肝損傷造成大量的基質蛋白堆積在肝臟組織,為肝臟疾病最後一個可逆的階段,肝纖維化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山苦瓜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其活性成分有酚類、黃酮類和三萜類等化合物。但山苦瓜三萜類化合物對於緩解肝纖維化的功效未明,因此本研究探討富含三萜類化合物之山苦瓜葉萃取物對於四氯化碳 (CCl4) 誘導肝纖維化的保護能力。 取得台灣山苦瓜 (花蓮一號) 並製備山苦瓜葉乙醇萃物 (bitter melon leaf extract, BMLE) 和富含三萜類之區分物 (triterpenoid-enriched extract, TEE),以 LC/MS 鑑定 TEE 含有 Kuguacin R、Charantadiol A 以及3β, 7β, 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dien-19-al (TCD) 葫蘆烷型三萜類化合物。給予 ICR 小鼠40% CCl4 (1 mL/kg) 和分別餵食 BMLE (100 mg/kg) 或 TEE (100 mg/kg) 八周,由肝臟組織切片結果發現 BMLE 與 TEE 均可減少肝臟細胞壞死、肝細胞氣球樣變性、發炎細胞聚集和膠原纖維蛋白沉積等現象。為進一步探討 TEE 的保護效應,給予 ICR 小鼠40% CCl4 (1 mL/kg) 和分別餵食 TEE (25、50、100、150 mg/kg) 與 silymarin (200 mg/kg) 作為對照組,為期九周,並於注射 CCl4 前一周預先給予 TEE 和 silymarin。 實驗結果顯示餵食 TEE (25、50、100、150 mg/kg) 均顯著降低 CCl4 誘導血清 AST、ALT 和肝脂堆積。肝臟組織染色結果觀察餵食 TEE (100、150 mg/kg) 組的肝臟門脈周邊橋連壞死 (periportal +/- bridging necrosis)、門脈發炎和纖維化的評分值顯著低於 CCl4 組,TEE (150 mg/kg) 組的肝小葉內變性和局部壞死的評分值顯著低於 CCl4 組,且隨著 TEE 劑量增加而抑制 α-SMA 的表現。整體 TEE (100、150 mg/kg) 組的組織學活性指數總評分顯著低於 CCl4組。從西方墨點法的結果觀察餵食 TEE (150 mg/kg) 顯著抑制肝臟纖維化蛋白質的 TGF-β1 和 α-SMA 表現。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的結果觀察餵食 TEE (25、50、100、150 mg/kg) 顯著抑制肝臟發炎的 TLR4 基因表現,TEE (25、50、150 mg/kg) 顯著抑制肝臟纖維化的 TIMP-1 基因表現。此外隨著 TEE 劑量增加而有逐漸減少發炎型 Ly6Chi 單核球聚集的趨勢,具抗發炎潛力。 綜合言之,TEE 具有緩解 CCl4 誘導小鼠肝纖維化之功效、減少肝臟發炎壞死,且隨著 TEE 劑量增加而有提升保護效應的趨勢,顯示富含三萜類化合物之山苦瓜葉萃取物具有抑制肝纖維化的潛力,是值得繼續研究開發的護肝素材。
  • Item
    探討苦瓜三萜類化合物對UVB刺激人類皮膚角質細胞的保護作用
    (2016) 鐘佩紋; Chong Pei Wen
    人體皮膚是保護身體抵抗外來傷害的第一道屏障,紫外線(UV) B(波長280-315 nm)能穿透皮膚表皮層(epidermis),提高皮膚的氧化壓力與DNA損傷,誘導人類皮膚角質細胞(keratinocytes)產生發炎反應,導致皮膚光損傷(photodamage)及光老化(photoaging)。過度UVB曝露引起皮膚角質細胞大量凋亡而形成曬傷細胞(sunburn cells)可能導致皮膚癌。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var abbreviata Ser.)具有抗糖尿病、抗發炎、抗氧化、抗腫瘤、抗癌等藥理活性。本研究室先前研究發現山苦瓜葉甲醇粗萃物具有抑制酪胺酸酶活性、降低UVB誘導的活性氧物質等作用,因此本研究欲以細胞模式(cell-based assay)探討山苦瓜葉中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s)對於UVB刺激人類皮膚角質細胞(HaCaT細胞株)之保護作用。 本研究製備山苦瓜葉乙醇萃取物並取得5個區分物(fractions),其中fraction 5對於UVB誘導HaCaT傷害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自fraction 5純化得兩種葫蘆烷型(cucurbitane)三萜類化合物,分別為Kuguacin R和3, 7, 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dien-19-al (TCD)。實驗結果證實Kuguacin R和TCD顯著提升UVB (20及30 mJ/cm2)照射後HaCaT細胞之存活率。兩種三萜類化合物都能顯著降低UVB誘導之細胞激素IL-1、IL-6、IL-8的生成,抑制MAPK蛋白質磷酸化與NF-κB活化,降低COX-2蛋白質含量並抑制PGE2生成,降低c-Jun蛋白質表現量,而TCD具顯著抑制c-Fos的能力,綜合以上結果,本研究顯示Kuguacin R和TCD具有抑制UVB誘導之發炎反應的功效。此外Kuguacin R和TCD具有抑制caspase-3活化及改善DNA斷裂的現象。另外in vitro經皮輸藥試驗確認Kuguacin R和TCD局部經皮吸收的能力。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推論Kuguacin R及TCD能減緩UVB造成的皮膚傷害,且有開發應用的潛力。
  • Item
    生物活性導向分離鑑定山苦瓜葉抑制牙齦卟啉單胞菌誘導發炎反應的活性物質
    (2015) 洪雅菱; Hung, Ya-Ling
    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 gingivalis),為厭氧革蘭氏陰性菌,黑色、短桿狀,引起慢性牙周炎的致病菌之一。當宿主受到P. gingivalis感染,入侵口腔表皮細胞後,宿主將啟動免疫反應,刺激細胞激素、化學趨化素分泌,例如:介白素-8 (Interukin-8 ; IL-8),誘導嗜中性白血球移動至發炎處浸潤,而產生了紅、腫的發炎現象。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var. abbreviate Seinge) 俱有多種功效,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發炎等功效。本研究室先前研究自苦瓜葉萃取物分離鑑定數種俱有抗發炎的活性物質,例如:beta-ionone, momordicoside aglycone等。 本研究以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刺激人類單核球細胞(THP-1)細胞模式,以生成細胞激素介白素-8 (Interukin-8 ; IL-8)作為篩選指標。自山苦瓜葉萃取物分離並鑑定抗發炎活性的組成分:Charantadiol A ( 5β,19-epoxycucurbita-6,23(E),25(26)-triene-3β,19(R)-diol )—苦瓜二醇。細胞實驗結果顯示能夠抑制P. gingivalis 誘導THP-1細胞分泌IL-6、IL-8;而在動物實驗發現可抑制P. gingivalis 誘導小鼠牙齦組織IL-6和TNF-α mRNA表現。 本研究結果證實Charantadiol A俱有抗發炎的活性,故推測Charantadiol A俱有抑制牙周病炎和其他P. gingivalis 誘導發炎之相關疾病。
  • Item
    松子油酸與其加長產物對於巴豆醇-12-十四烷酸酯-13-乙酸酯誘導皮膚炎的影響
    (2016) 沈虹均; Shen, Hung-Jiun
    皮膚炎主要為接觸性皮膚炎,由過敏源和刺激物引起。其中,刺激物引起的皮膚病佔接觸性皮膚炎病例的百分之八十。本研究利用巴豆醇-12-十四烷酸酯-13-乙酸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 誘導小鼠耳朵腫脹以及背部皮膚發炎,而使皮膚產生紅、腫的發炎反應。Pinolenic acid (PNA; 5,9,12–18:3)以及其代謝產物7-Eicosatrienoic acid (7-ETrA; 7,11,14–20:3),在細胞實驗中的抗發炎功效是本研究的基礎。我們以注射方式給予小鼠耳朵PNA與Δ7-ETrA,在不影響小鼠本身脂肪酸組成的情形下,具有顯著抑制耳朵紅腫的效果。PNA組耳朵厚度比TPA-alone組降低百分之十六,Δ7-ETrA組耳朵厚度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九ㄤ; PNA組耳朵重量比TPA-alone組降低了百分之十五,Δ7-ETrA組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p<0.05)‧除此之外,環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之蛋白質表現量亦受抑制,且白血球、嗜中性球及巨噬細胞也因PNA與Δ7-ETrA而顯著降低至少百分之六十七。另外我們將TPA塗抹於背部皮膚,發現PNA與Δ7-ETrA可以抑制介白素-6(interleukin-6; IL-6)、介白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以及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 PGE2)的生成,以及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路徑之JNK及P38磷酸化,但ERK 磷酸化無抑制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PNA與Δ7-ETrA具有抑制急性皮膚發炎之功效,為預防發炎疾病開一扇窗。
  • Item
    以痤瘡桿菌刺激單核球細胞為模式探討山苦瓜葉萃取物之區分物抑制IL-8生成
    (2016) 石雅欣; Shih, Ya-Hsin
    痤瘡桿菌(P. acnes),屬於革蘭氏陽性厭氧菌(gram-positive anaerobic bacterium),是存在人類皮膚毛囊、口腔、大腸、結膜的正常菌群之一,為尋常性痤瘡皮膚毛囊中的主要致病菌,也與眼內炎、心內膜炎、角膜炎、前列腺發炎癌化等發炎性疾病相關。痤瘡桿菌活化細胞膜上類鐸受體(TLR),啟動下游MyD88與MAPK等訊息傳遞,增加NF-κB與AP-1等轉錄因子活性,造成促發炎介質的生成。 苦瓜是常見的蔬菜,文獻指出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腫瘤、抗菌、抗發炎等作用,其活性成份也陸續被分離出來,像是類黃酮、酚酸、三萜、共軛次亞麻油酸等。先前研究指出,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能夠抑制THP-1人類單核球細胞受痤瘡桿菌刺激之IL-8 (CXCL8)、TNF-α、IL-1β產生,並能降低細胞核內轉錄因子NF-κB,在動物實驗中亦能減緩ICR小鼠耳朵受痤瘡桿菌刺激所引起之紅腫發炎現象。 本篇研究分析山苦瓜葉之營養成分並接續分離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以抑制化學趨化激素IL-8為指標,希望找出具有抗發炎活性之山苦瓜葉區分物與成份。 實驗結果顯示,花蓮一號山苦瓜葉含有水份81.22%、粗蛋白6.26%、粗脂肪1.22%、粗纖維1.92%、灰份2.85%、維生素C 1920.14 μg/g drybasis。另外,山苦瓜葉甲醇萃取物之正已烷層區分物Hex-2m能夠顯著抑制痤瘡桿菌誘導之IL-8生成,抑制ERK、JNK、p38蛋白質磷酸化,並且能降低小鼠耳朵受痤瘡桿菌刺激所引起之紅腫發炎現象。透過化學呈色法、NMR、GC-FID、LC-MS分析出山苦瓜葉活性區分物Hex-2m中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脂肪酸部分以α-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 C18:3 n-3)為主要成份。除此之外,GC-MS資料庫比對到squalene、phytol、維生素K1、維生素E (α-tocopherol、γ-tocopherol)、β-ionone與dihydroactinidiolide等化合物亦是活性區分物Hex-2m中之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