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迎向青春的曙光:家人關係團體方案提升高中青少年幸福感之成效研究
    (2024) 李秀靜; Li, Hsiu-Ching
    本研究探討家人關係團體方案提升高中青少年幸福感之成效。採用混合研究法,量化研究採前測、後測、延宕測驗之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為高中二年級的青少年學生共八班,分為實驗組(有效樣本133人)及控制組兩組(有效樣本41人)。實驗組進行六週的家庭教育團體方案,每週時間為100分鐘(二節課),團體方案結束後,再進行後測及延宕測驗,以探討團體方案介入後之成效。質性研究採觀察法及文件分析法,收集質性質料,包含上課的學習單、學生學習成果、團體課程總回饋表及觀察者記錄表等。研究結果如下: 一、青少年的家人關係為中等程度,代表還算好;青少年的幸福感狀況為中等程度以上幸福感,代表介於還算好及相當好之間,尤其是在全心投入、關係、快樂向度。 二、以ADDIE系統化課程設計發展家人關係團體方案,共五單元六週課程,運用「幸福感理論PERMA」,「青少年幸福感EPOCH」五向度——全心投入、毅力、樂觀、關係、快樂、高中家政十二年國教領綱、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參考大綱等,完成五個單元方案設計。 三、接受「家人關係團體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其後測「家人關係」、「青少年幸福感」顯著優於對照組。顯示家人關係團體方案,增進青少年家人關係及幸福感,具有立即效性實施成效。 四、接受「家人關係團體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家人關係」、「青少年幸福感」,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其中,後測顯著優於前測,延宕測驗優於前測。顯示家人關係團體方案,增進青少年家人關係及幸福感,具有延宕性實施成效。而家人關係之後測與延宕測驗則無顯著差異;幸福感之後測與延宕測驗有顯著下降。 五、實驗組接受「家人關係團體方案」後,高中青少年家人關係,對青少年幸福感有正向關聯。 研究者藉由學生學習成果、反思回饋、方案設計、教學省思日誌等進行教學反思,且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於青少年及其家長、家人關係課程推動者及未來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家庭、學校及家庭教育機構、政府相關單位參考。
  • Item
    與青少年子女共同參與社團之父職經驗研究
    (2023) 林愷玉; Lin, Kai-Yu
    本研究旨在探討父親如何透過社團參與青少年子女的生活和互動經驗歷程,透過半結構式訪談4位父親,且他們與青少年子女在社團同一單位有2年以上的參與經驗,採質性研究的敘說方式,資料蒐集及分析,並以父職資源理論視角探究此父職經驗,促進其理解父職任務之新取向。研究結果如下:一、親職任務平台的延伸 父親是為了支持子女發展、配偶支持和社團氛圍加入社團;這增加了他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交通接送和與子女溝通的機會;在社團中,父親能夠展現自己的專長並增加個人能力。 二、豐富了親職資源 父親學習了解孩子的個體差異和正向溝通技巧,擴展親子間共同的人際圈和社交能力,利用社團的人際、教育資源,培養子女興趣,幫助他們階段性發展。透過社團活動傳遞父親的教養,結合外部資源豐富生活。 三、對父親、家庭和社團的增益 對父親身心健康、專業能力和親職能力等提升有助益。配偶支持社團活動成為家庭生活一部分,家人話題溝通多,進而感情增溫。社團成員分工合作,凝聚力高;培養子女反哺和回饋社團之心態與能力。 四、青春期動盪的發展階段潤滑平台 父母可利用社團共同話題、子女的團長和同儕協助,陪伴子女給予引導和關愛。青少年個體發展差異極大,青春期風暴也不一定會發生。研究參與者的子女皆在兒童期與父親就參加社團,並持續到青少年時期。 以父職資源理論視角而言,父親透過參與社團積極使用和部署資源:時間投資、情感表達、實質和精神上支持提供、互動參與和角色的塑造,提升父子關係品質,父親承擔社團責任的能力,以培養能力,獲得個人發展和生活環境的益處。因此,建議親子可以興趣為基礎,利用父職資源理論視角審視親子社團和親職生活經驗,透過共同長期參與正向社團或親子共學,搭建屬於適合自己的親職鷹架,童軍團亦是選項之一。
  • Item
    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與親職適應的影響
    (2021) 張芸慈; Chang, Yun-Tzu
    本研究旨在探討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自我揭露、自我安頓、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對單親家長心理適應(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心理困擾)與親職適應(親職價值、親職壓力)的影響,並比較單親、有偶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心理適應、親職適應影響的差異。本研究對象為「與12至18歲子女同住之單親、有偶家長」,並採用「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量表」、「安適幸福感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簡式健康量表」、「親職價值量表」、「親職壓力量表」為主要研究工具,以144筆單親家長與151筆有偶家長有效資料進行分析,包含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相關分析、一般線性迴歸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子職實踐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影響。 2.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揭露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3.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安頓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親職壓力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4.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情感性支持對其安適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對其心理困擾有負向且顯著的影響。 5.單親家長知覺青少年子女工具性支持對其生活滿意度、親職價值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6.知覺青少年子女自我安頓對單親家長安適幸福感的正向影響顯著高於有偶家長。 最後,針對本研究之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