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兒童失諧幽默理解之研究(2004) 吳鈺婷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5-7歲兒童在失諧邏輯短篇幽默故事及笑話之欣賞與理解上的差異及詮釋情形。本研究對象共計60名,主要透過晤談方式進行,研究結果發現:5-7歲兒童在《春天到了》故事欣賞上有差異,在五類失諧笑話欣賞上無差異,在三則故事理解上無差異,在背離常態型、雙關歧義型及趣味比喻型三類失諧笑話理解上有差異。而「性別」的影響只在理解失諧笑話中之趣味比喻型上有差異。 兒童對短篇幽默故事「好笑語句」詮釋有十種理由:聯想到過去相關有趣經驗、覺得新奇、出現諧音造成雙重意義、出現醜的事物與愚蠢行為、不符合自己平日經驗或所預期、違反現實世界事物原則、理解故事中的前因後果、視為常理、似是而非的荒唐行為及發現不符合道德原則。對「好笑圖片」詮釋有12種理由:對圖片中自認為不合乎常理之處提出看法、結合故事文本內容解釋、圖中有違反現實原則、對圖片中的事物覺得新奇沒看過、圖片中有不符合道德原則、自行推敲不合邏輯的因果關係、其它(不符合物理現象…等)、單純看圖片外觀好笑特徵描述、自己想像成有趣比喻、嘲笑愚蠢行為/醜陋外表、聯想過去有趣經驗及圖片中有誇張的動作。 兒童對失諧邏輯笑話的詮釋有二種,第一種是能正確理解笑話中的關鍵語句,且會知道好笑的地方是行為、外觀或字義上出現不一致的情形;第二種是不理解笑話中的關鍵語句,又可分為二種情形:一是能找出關鍵語句,但解釋錯誤,可能的原因是關鍵語詞語意上的不理解、常識不足、自行推敲不合邏輯的因果關係、過渡類推或處於過渡階段;二是找錯關鍵語句,兒童在閱讀笑話時,其所關注焦點並不在關鍵語句上,而是在其它語詞或符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