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耘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7148
Browse
23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史家對後現代主義挑戰的回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4-09-??) 蔡龍保Item 顛覆史學與權力之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999-09-??) 楊宇勛Item 日治時期基隆街(市)人口職業結構與地方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7-06-??) 林佩欣Item 晚清推行新政的動機與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996-09-??) 陳俊華Item 岡田英弘「歷史とは何か」を読ん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3-09-??) 岩村益典Item 清朝滿族婚姻型態與相關律令研究成果述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0-09-??) 馮國華Item 《十七史蒙求》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995-09-??) 陳俊強Item 試論明清之際官方史料對崇禎帝評價的轉變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998-09-??) 鄭永昌Item 清末邊臣奕山及其邊務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7-06-??) 李國誠; Li, Kuo-cheng清朝末年,一個內憂外患頻仍的時代,一個古老的傳統封建體制面臨了亙古未見的變局。這個變動反映在邊防上,是一連串的邊釁、戰爭與隨之而來的條約,宣告中國正從朝貢體制走入條約體制。塞防以及後來逐漸重視的海防,都暴露出清朝的弱點,西方列強則在中國取得各種利益,或通商、或賠款、或割地、或部分主權。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有一名滿清宗室,足跡踏遍中國西北、東北塞防要地,以及東南海防重鎮,同時也簽訂了數個影響中國未來命運的重要條約─「廣州和約」、「伊犂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愛琿條約」,他就是奕山。奕山在清末風起雲湧的改革浪潮中,並沒有重大貢獻,相對地,他代表著舊體制底下安份任官的官僚。但也因為他在海陸邊疆的許多作為,對清末政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若論清末邊防,奕山是值得探討的一位人物。本文先簡述奕山一生經歷,再以其在廣州、新疆、黑龍江三地辦理之邊務,探討奕山在清末中國邊防中的定位。Item 臺灣平面媒體呈現的「牙刷主義」爭議(1976-198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7-06-??) 劉立德; Liu, Li-de隨著1970年代中華民國在國際外交上面臨一連串的挫敗,使人們對臺灣前途產生不確定感,因此許多有能力的人便透過各種途徑移民美國。許多黨政軍高層人士透過管道取得綠卡這個公開的秘密為當時輿論所詬病。這些特權人士的行徑不僅被外界譏諷為「牙刷主義」者之外,更引發當時輿論的強烈撻伐。「牙刷主義」同時也挑動當時鄉土意識高漲的臺灣社會的認同危機,國民黨政府在面對「牙刷主義」的曖昧態度亦為黨外人士抨擊國民黨政府的口實。當年「牙刷主義」所引發的認同危機更是持續至今。本文旨在探討在當時戒嚴體制下新聞自由受限的臺灣平面媒體如何報導這個問題,這些報導如何呈現出當時臺灣社會的集體心態與社會氛圍,以及臺灣意識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這兩種不同的認同意識在「牙刷主義」爭議展現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