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006
Browse
Item 1940年代雜誌《杏》(1943~1948)與其讀書會菁英們(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 2009-12-01) 蔡錦堂Item 2007年台灣史研究回顧與展望――教育、體育休閒、宗教、媒體傳播類(2008-12-04) 吳文星; 林玫君; 蔡錦堂; 陳佳宏Item 2008年台灣史研究回顧與展望――教育、宗教類(2009-12-18) 蔡錦堂; 吳文星Item 2009年台灣史研究回顧與展望―― 宗教史類(2009-12-17) 蔡錦堂; 王麒銘Item 一九四〇年代雑誌『杏』と読書会「杏」のエリートたち(2011-04-01) 蔡錦堂Item 以「分流」概念培育學生(財團法人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2007-11-01) 蔡錦堂Item 再論「皇民化運動」(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2007-09-01) 蔡錦堂Item 再論日本治臺末期神社與宗教結社諸問題(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2011-09-01) 蔡錦堂Item 台北高等学校に関する資料收集及びオーラルヒストリー(2008-07-01) 蔡錦堂Item 台灣?日本?中國慰靈設施之比較研究(2008/08-2009/07) 蔡錦堂「戰爭」對於近代國家與民眾到底意味著什麼?本計畫不打算從傳統的戰爭史角度 切入,而擬從赴戰場為國家或政權犧牲殉死的所謂「英靈」或「烈士」、這些死難的士 兵,國家為他們所建立的「慰靈設施」的研究著手。 本計畫分三年進行,就地理空間、歷史關係最為接近的台灣、日本、中國的慰靈設 施(包括:忠烈祠、招魂社、護國神社、靖國神社、忠魂碑、軍人公墓、戰歿者墓園、 烈士陵、戰爭紀念碑等等)作比較研究,除進行文獻資料的蒐尋外,亦著重上述慰靈設 施「非文獻資料」的現地田野調查。研究內容包含這些慰靈設施的種類、歷史沿革、設 立的時代意義、特性與異同,最主要的是透過這些慰靈設施的歷史學研究,凝視戰爭對 國家與民眾的關係。戰爭對國家、民眾到底意味著什麼?國家或政權藉著這些慰靈設施 是要對殉死士兵慰靈哀悼的同時,亦作為對戰爭的反思?或者其實旨在激勵民眾的愛國 心,驅使民眾上戰場,激化戰爭的擴大? 在近代歷史錯綜糾葛的台灣、日本與中國,透過三者各自的慰靈設施背後歷史意涵 的比較解讀,當有助於更進一步瞭解「戰爭」的本質。Item 台灣史研究推 廣與史料整理(2011/10-2012/09) 蔡錦堂Item 戦時期台湾の公学校国語教科書と日本の国定教科書との 比較(2009-06-01) 蔡錦堂Item 戰時期台湾の公学校国語教科書と日本の国定国語教科書との比較(2007-12-01) 蔡錦堂Item 戰爭體制下的台灣(台北:日創社。, 2006-10-31) 蔡錦堂Item 教育勅語、御真影與修身科教育(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 2006-12-01) 蔡錦堂Item 教育敕語、御真影與修身科教育(2005-10-28) 蔡錦堂Item 《新修霧峰鄉志》宗教禮俗篇(2009-11-01) 蔡錦堂Item 新化梁道家族與地方發展之研究(1895-1954)(2013/08-2014/07) 蔡錦堂Item 日本治台後半期的「奢侈品」—台北高等學校與近代台灣菁英的誕生(2007-09-01) 蔡錦堂Item 日本統治時代と国民党統治時代に跨って生きた台湾人の日本観(2006-03-01) 蔡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