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台灣社區老人的社會支持改變、健康狀況改變與社會參與之縱貫性研究
    (2010) 王冠今; Kuan-Chin Wang
    高齡化社會已成為台灣人口結構趨勢,老人的健康議題備受關切。居住在社區中的老人,其健康與社會支持間有著不容忽視的關連性。而社區老人在退出原有的社會角色後,對社會活動參與有所期待,需以健康及社會支持觀點檢視影響社會參與程度的因素。 研究目的方面,第一部份研究主要在瞭解社區老人之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在第一時間點的分布及兩個時間點間的變化,並探討人口學變項、健康狀況及社會支持三大因素對兩階段間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改變之影響。第二部份研究則在瞭解社區老人於第二時間點之社會參與狀況,並探討兩個時間點間健康狀況改變與社會支持改變對社會參與之影響。 本研究資料來自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進行之「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本研究採用1999年及2003年所進行之第四及第五波調查資料,研究樣本為1999年時居住於社區且年滿65歲之2828位老人及2003年同一世代之追蹤樣本共2131位。統計分析是以SPSS 14.0 for Windows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統計方法除包括各面向之描述性統計外,並以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邏輯斯迴歸分析及複迴歸分析模式進行各因素間關係的驗證。 研究結果為1.社區老人健康情形在四年間的改變,身體與心理健康變差者都佔三成五以上,唯認知功能變差者較少佔一成六;而醫療服務使用方面,門診、機構照護、急診、居家照護使用變多的分別佔32.7%、18.5%、15.5%及1.5%。2.社區老人社會支持在四年間的改變,改變為獨居者佔4.5%,非同住網絡變小的佔六成一,工具性及情感性支持變差者則分別佔了三成一及三成五。3.社區老人的六項社會參與,在第二階段平均參與2.03項,以休閒類參與佔97.2%最高,其次是宗教類及社團類參與,以學習類參與比率最低。4.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籍貫、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宗教信仰、工作狀況、月收入、自覺健康狀況、身體功能、慢性病數、認知功能、憂鬱狀態、門診使用、機構照護服務使用、急診使用、非同住網絡、情感性支持等因素,與其健康情形的改變有顯著關係。5.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地區、認知功能、急診使用、工具性與情感性支持等因素,與其社會支持的改變有顯著關係。6.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籍貫、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宗教信仰、婚姻狀況、月收入、身體功能改變、認知功能改變、機構照護使用改變、非同住網絡大小改變、工具性與情感性支持的改變等因素,均與其社會參與情形有顯著關係。 針對研究結果,建議衛生體系工作者著重於老人社區支持性網絡的建構,加強老人對社區或團體活動的參與度,並配合老人特質增加豐富多元的社會活動,並增進老人預防性的保健措施。此外,建議我國長期照護十年計畫,亦可加強規劃社區活動,增加社會支持人力的培訓,並將老人社會參與活動納入補助體系,提供老人更完整的照顧。 關鍵字:社區老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社會參與
  • Item
    獨居長者衰弱程度與社會參與關聯性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為例
    (2018) 張荷卿; Chang, Ho-Ch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中山區獨居長者衰弱現況、衰弱程度與社會參與之關聯性,進一步分析其社會人口學特質與衰弱程度及社會參與之相互關聯。研究對象為2017年4月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列冊居住於中山區的獨居長者,採橫斷式調查以結構式問卷透過訪視進行資料收集,共完成220份問卷。 本研究結果歸納整理如下: 研究對象的衰弱程度如後,無衰弱佔55.5%,衰弱前期佔40.5%,衰弱佔4.1%。社會參與平均值為67.45分,六個構面以社團活動分數最高;其次為休閒活動;政治活動分數最低。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衰弱程度之關係分析結果顯示,衰弱程度會因「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家人或親友支持」、「經濟狀況」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年齡」、「獨居時間」、「罹患慢性病數」與其衰弱程度皆呈現顯著的正相關;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健康狀況不好者、未獲家人或親友支持者、經濟狀況不夠用者、年齡越大者、獨居時間越久者、罹患的慢性病越多者,其衰弱的程度越高。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社會參與之關係分析結果顯示,社會參與會因「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家人或親友支持」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健康狀況」是好或很好者、普通者的社會參與程度都較不好或不太好者為高;「家人或親友支持」是獲支持者的社會參與程度較未獲支持者為高。 研究對象衰弱程度與社會參與之間呈現顯著的負相關,表示研究對象的衰弱程度越高者,其社會參與越差。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衰弱程度可預測其社會參與並可解釋社會參與總變異量的23.1%,其中以「高中(職)」、「專科以上」、「健康不好或不太好」、「家人或親友支持」為主要預測變項,並以「家人或親友支持」對社會參與的影響最大,「健康不好或不太好」次之。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應針對獨居長者之特性及早介入預防衰弱及社會參與等相關活動,以延緩失能的發生,始能達到在地老化、活躍老化之願景。